老子提出的三宝是什么(老孑三宝)
导语:67.如何理解老子的“三宝”?
《道德经》第67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理解这一章的关键在于搞清楚老子的“三宝”的内在含义什么。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这是老子一直心心念念的什么是“道”?我觉得至此,道是什么,终于说的比较清楚了。前面这么多章节仿佛一直在说,道像这个,像那个,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这一章的“不肖”的意思,是指道不是具体事物,即道是主导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性,而“道大”,指的是道是无处不在的,同时也是伴随事物发展始终的。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意思是,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这里“三宝”可以理解为认识道、顺应道、保持道、不违道的三个办法或三大原则。
这里的“慈”,除了柔慈,还有珍重、敬畏的意思,即对道要有柔慈之心、敬畏之心。“俭”理解为知足、知止似乎更贴切,这在前面有充分的论述,我通常理解为“度”,即万事万物都有“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的特点,这也是道的特性之一,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把握好度而不过度。而“不敢为天下先”即是老子著名的“不争”理论,与前章节所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夫惟不争,故无尤”意思基本相同。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一句是论述“三宝”的重要性。字面意思是,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广大;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如何理解这句话,实际上前面已经说过,对“道”既保持敬畏、慈爱之心,又能够节制而把握好度,还有“不争”的智慧,因此,勇武、广大而长久是自然而然的了。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从字面上理解,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广大;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这就更好理解了,把“三宝”搞丢了,甚至走向了反面,就是逆道而行,在老子的理论里,不敬畏道、顺应道,只有死路一条。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这是再次论述“柔慈”的重要性,即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奇怪的是,老子只是重申了一下“慈”的重要性,不再论述“俭”与“不敢为天下先”,说明“三宝”之中,“慈”是处于统领地位的。这也可以理解,只要对待的态度端正了,“俭”与“不敢为天下先”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