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小糊涂是什么意思(小糊涂是谁)

导语:什么是小糊涂中的大智慧?看看宋朝这位“糊涂”宰相怎么做的

宋太宗

​01

妙手回春

大宋太宗皇帝至道三年(997年)二月二十九日,中书省宰相办公室。

外面传来马车声,下属来汇报:宫中大太监王继恩来了。

宰相吕端心中咯噔一下,瞬间做出判断:出大事了。

一段时间来,大宋第二任皇帝赵光义已重病在身,处弥留之际。

吕端每天都和太子赵桓进宫探视。

今天还没出发,王继恩就来了,情况不妙。

吕端不动声色,把王继恩迎进来。

两人是老熟人,继恩开口道:“皇后宣相公进宫。”——这更敲实了吕端的推断。

吕端说:“到这边来”,把继恩往秘室里请。

继恩走进秘室,脑里飞快地盘算怎么和吕端开口讲事,听到身后门“呀”得一声掩上,接着是插拴上锁的声音。

他猛然醒悟:不对!

门外吕端把钥匙挂在身上,命令几个卫士:“我没回来前,王公公不准出来。”

不理王继恩在屋内的焦急叫唤:“吕大人,吕大人”。

吕端一面派人去通知太子赵桓马上进宫,一面上了马车,火速向宫里赶去。

如吕端所料,太宗昨夜驾崩。

王继恩和几个实力大臣,不喜欢太子,想拥立太宗长子李元佐为帝。

李皇后犹豫不决中被王继恩说动,也有这个打算。

万岁殿,吕端见了李皇后。

皇后说:“继承人以年长为上,相公您说是不是?”

吕端平静地说:“皇上当年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他尸骨未寒,怎么敢改变做法呢?”

李后语塞。

此时派去找吕端的主心骨王继恩又不见人,李后摇摆了。

吕端说:“还是按皇上生前的安排吧!”

正说间,太子赵桓到了,就在万岁殿太宗灵柩前,确定他为继承人。

赵桓在大殿上接见大臣们,面前挂着一面帘子。

吕端走上前去:“请陛下让臣子们瞻观圣容。”

帘子打开,赵桓冲吕端微微一笑,吕端这才下拜,领着大臣们三呼万岁。

这样,大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登基。

吕端

​02

内功深厚

在这次危机中,吕端临乱不慌扭转了局势。

太子赵桓顺利上台。

太宗皇帝生前就曾评判过吕端,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此次的政敌中,好几位都是朝中重臣,但没了王继恩,谁也不敢动。

政局稳定后,吕端对这些政敌网开一大面,宽容处理。

其中禁军首领李继隆是皇后亲哥哥,被从中央调到地方,但待遇依然优厚。

处罚最重的是主谋王继恩,下放到均州,最后病死在当地。

宽以待人,小事上不计较,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不去激起更大的矛盾,这是吕端一贯作风。

李皇后对此也很满意,官僚们也没话说。

吕端早年政绩善乏可陈,平平常常,甚至像是个糊涂官。

但有很重要的几个节点,吕端一点不糊涂。

宋太祖皇位传给太宗叫“兄终弟及”,按这规矩,太宗就要传位给三弟赵廷美。

但太宗赵光义有小九九,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太宗出发打辽国,让时任“开封尹”(这个位子基本是宋初皇位继承人)的赵廷美留守。

老吕看出来太宗的阴招,马上劝赵廷美:“皇上亲自上前线,您怎么能呆在后方?马上要求上前线才是对的。”

赵廷美这才省悟过来,上了决心书,跟着太宗出征。

最后,还是有人说赵廷美想造反,不明不白地死了。接着赵匡胤的长子赵元芳也自杀了。

太宗长子赵元佐是个老实人,皇家权利之争让他害怕,受刺激“疯”了。二儿子赵元僖任“开封尹”,不料太爱一个小妾,家庭内讧,暴死。

于是,太宗清算王府官员。

吕端就官帽官衣穿戴清楚,正儿八经地站在堂下,等使者审问。

使者就是王继恩,劝道:“别这样严肃嘛,老吕,走走过场而已!”

吕端说:“这是皇帝陛下问事,不能不庄重。”

风浪中过来的吕端,各方面分寸拿捏得很到位。

​03

偶露锋芒

吕端这种大智若愚的才能,其实宋太宗很看好。

老吕六十岁被任命为宰相,太宗后悔提拔太迟。

和吕端搭档的是名相寇准,两人互为AB岗。

日常事务,吕端基本不理,由刚直勇猛的寇准说了算。

就是太宗立三儿子赵桓为太子,主要力量是寇准。事情做得正确,吕端不说话,功劳都是寇准的。

宋初统一全国,扩展到西北银、夏等五州。

这里的割据势力是原来鲜卑拓跋氏党项族人,因对李唐有功,赐姓李。

其中一个叫李继迁的后人不愿意乖乖交出权力,率领一大批党项人逃到沼泽大草原中,和宋军打游击对抗。

李继迁

​渐渐成为隐患,让太宗很是头痛。

一次交战中,宋军俘虏了李继迁母亲,宋太宗打算杀了她,以儆效尤。

因为寇准还兼国防部,太宗只和他商量就定下来了。

寇准路过吕端办公室,吕端叫住他:“今天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陛下交待你不要告诉我吗?”

寇准说:“没有。”

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吕端。

吕端听完,说:“你等一下,我去见见陛下。”

吕端见到太宗,开门见山说:“杀了李母一点意义也没有,只是增加彼此仇恨罢了。以李继迁的性格,不会把母亲性命放在心上。像汉高祖刘邦,面对项羽要煮了刘老爹,还说煮好了分一杯肉汤给我!这样的人,这办法不叫办法。”

宋太宗说:“那你说怎么办?”

吕端说:“把李母软禁在延州(西北中心),好好养着。即使招降不了李继迁,总对他是个牵制。李母的生死一直掌握在我们手上嘛!”

宋太宗拍着大腿道:“要不是你,差点误了大事!就这么办。”

宋军善待李母,虽然李继迁到死还是没有归降,他的儿子李德明,一者势力弱小,二者也有感激宋人对祖母的好处,投降了宋朝。

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李继迁孙子李元昊,公开建立大夏,挑战大宋权威,即史称“西夏”。——这是后话。

这件事处置后,太宗出了个条子给中书省:今后朝中大事,必须经吕端过目后,再行上奏决定。

以此表达对吕端的信任和倚重。

有人说,吕端这个人,做事糊里糊涂嘛!

太宗倒是心中有数:“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04

世事洞明皆文章

宋初宰相中,吕端是少数的异类,因为他不是科举出身。

最初,是以父亲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就是禁军护卫。

但社会生活这所大学,教给他很多人生智慧。

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吕端是个人精。

却格外装傻,喜怒不形于色。

宋初名相赵普就很欣赏他的气量,表扬说:我看吕端这个人呐,受到表扬不得意,受到挫折不沮丧,是个宰相的料。

这叫唯有真宰相期许真宰相。

吕端两次出使过高丽,曾经渡海碰上大风浪。

狂风怒潮中,久经大海的老水手都吓得脸绿,却看到老吕坐在舱中看书,面不改色。

不知道那时候,吕端的心到底有没有跳,就不知道了。

但是这种“泰山崩于前不变色。”的自制力确实惊人。

总体来说,吕端是个宽容,诙谐,幽默的人。

对世事看的也很开,有钱就花出去,对故人朋友都很好。

吕端的父亲小时候,吕家曾举家惨遭大祸。

一个姓赵的老乡挺身而出,说这个小孩是我儿子,不是老吕家人,把吕端救了下来。

吕端全心报答赵家,让赵家子弟荣华富贵。

宋真宗当政,吕端已经六十多岁,本来长得很高大,一发福,走起路来都抬不起脚。

真宗特别照顾他,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宫殿中台阶太高,特地让木匠做了个垫子放在两阶之间,让吕端上殿时从容些。

其实帮助宋真宗登基的第二年,吕端就生病了,要求退休。

真宗当然不愿意。

就让吕端请了病假,这假一请就是一年。

有关部门就请示了:皇上,吕大人的工资要停放了吧?

真宗当即下令:工资全部照发。

又过了年把,吕端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本文内容由小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