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甲骨文中的殷墟卜辞的意义(甲骨文殷墟卜辞三则)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浅谈甲骨文中的殷墟卜辞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浅谈甲骨文中的殷墟卜辞的意义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甲骨文,又称“殷墟卜辞”,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较为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做“甲骨文”。最初发现甲骨文的地址是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这里就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说的“项羽乃与期和洹水水南殷墟上”的“殷墟”遗址。
甲骨文字,多记占卜之事,如征伐、出行、狩猎、祭祀、疾病、祈祷等卜兆和纪事。又因这些文字除个别书写未刻的以外,都是契刻的实物。《诗.大雅.绵》中“爰契我龟”,后人对此曾作解释为:“契,以刀刻龟甲欲钻之处也。”故甲骨文还可称为“殷墟卜辞”或“殷墟书契”。
甲骨文
未刻甲骨文
甲骨文造型浅述
甲骨文流行了约400年,其字的风格与造型有了一些变化。王国维创世研究断代方法,后来董作宾受出土大龟四版的启示,从“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等十个标准,分甲骨为五期。
一、盘庚至武丁之世,大字气势雄伟,挺拔峻历,小字庄严端丽。
二、祖庚祖甲之世,书体工整谨严
三、廪辛康丁之世,逐渐草率,字迹常歪斜不正。
四、武乙文丁之世,风格奇变多姿。
五、帝乙帝辛之世,书体端庄秀美。
甲骨文字有先用红色书写而后刻的,凡是块面的笔画,都只刻去边框,中间不动,文字笔线表现刻意居多。而书写未刻的甲骨片上的笔迹,线条委婉可见,当时已用毛笔为书写工具。
甲骨文的结体,是以表形为主,表意为辅为组合原则的。很多把一个字写成左向、中立、右向三种形象的造型,见甲骨文文字变化举例,如“人、企、从、中、每、执、艺、为”等字。表意与表形组合的字,如“牧、牝、逐、牢”等字的造型。甲骨文的结体,除象形表意文字外,已有形声字的出现,造型已有左右呼应,对称工整等方法。文字结构,已经接近成熟。
甲骨文字变化举例
甲骨文是祖国书法艺术瑰宝之根,或可等同于黄河、长江之源,为探寻和认识书法起始之根源,是一切书法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的共同愿望。根深叶茂的书法艺术正在走向世界,只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不断努力钻研定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浅谈甲骨文中的殷墟卜辞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