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学究一词初指的是(学究什么意思)

导语:“学究”最初是指的什么人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有一首《自咏》,其中说道:“衣冠醉学究,毛骨病维摩”,这里面有个“学究”一词,指的是读书人、书生的意思,跟我们现代的“老学究”、“迂夫子”的意思可不大一样。事实上,“学究”作为读书人的统称,还不是其最初的意思。

"学究"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的科考制度中。大家知道,隋文帝开皇年间首开科举,虽只偶一为之,但以“试策”取士,标志着古代科举制度的开始。到了唐朝,科举制度成为定制,得到了完善发展。唐代的科举选士有秀才、进士、 明经、俊士、明法、明算等科,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明经、进士两科。而一般录取的名额,明经科又远比进士为多,当时甚至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所谓明经,指的是精通儒家经典中的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种儒家典籍。故而这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和学究一经这几种。 清代顾炎武 《日知录·科目》中记载到:“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学究一经,”这"学究一经",表示的是精通其中某一种经书的意思。而响应通过考试的科考举子,就称之为"学究"。

北宋时,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参知政事,实行变法,改革科举考试制度,罢诗赋、帖经、墨义,规定举子在五经中选治一经,兼治《论语》、《孟子》,必须经过经义论策。而最终录取分为五等:第一、二等"赐进士及第",第三等"赐进士出身",第四等"赐同进士出身",最后一等“赐同学究出身”。这里的学究就是指的精通某一种儒家典籍。

而后,“学究”逐渐成为一个通用的尊称,作为对读书人、儒生的美称。再到后来,随着词义的变迁,“学究”逐渐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人们开始把读死书、食古不化的人称为"老学究"、"村学究"了 。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