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萼绿是什么意思(萼绿君是什么花)

导语:藏品鉴赏——罗聘的《萼绿仙葩》

“扬州八怪”中的很多画家是在喧嚣的市井中靠卖画为生,但他们并未沦落为思想与表现的庸俗末流,而是顽强地恪守着清高的文人之气。“扬州八怪”中,罗聘尽管名气略小于郑板桥、金农,但其因笔力劲健,在当时画坛也有一席之地。他用笔豪放旷达而不计工拙,是一个“画气不画形”的标新立异者。

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的罗聘《萼绿仙葩》(见上图)是一幅较为独特的梅花作品。此作为纸本墨笔,纵100厘米、横31.5厘米。画家在画面左侧自题:“萼绿仙葩。衣云弟子,罗聘。”下钤“画梅乞米”白文方印。画面右下方钤“罗聘”白文方印、“竹叟”朱文方印。此作乍看并无惊艳之处,构图也并不复杂。画家以一种纯平面式的经营手法表现画中的细枝和梅花,少有交叠手法的运用,故令作品显得十分拙朴。但仔细观看作品,又能感受到一股生猛、阳刚的气质。画面中,梅树枝干的交叉方式十分别致,似“鼓架”(三条线交汇在一处),又似“扭绳”(枝干扭成“8”字形)。这是古人画树时鲜见的表现手法,甚至是正统画派所忌讳的描绘方式。但在自然界中,这种看似特殊的树枝交叉形态并非罕见,只是文人以守法为常,以破法为异、为怪罢了。从画理上讲,罗聘所运用的这种结构形态恰好使画面展现出强烈的疏密对比,打破了“干疏枝密”的惯常格局,且令作品布势大开大合。画中树枝,上仰者充满昂扬之势,下俯者极具谦抑之意。从用笔上看,罗聘充分发挥了中锋的作用。画家将枝干描绘得坚凝若铁,勾、皴、点步步为营,令其无虚浮、油滑之气,显得结实、质朴。在勾花时,画家注重展现大小、正侧、聚散、虚实等变化,而不是以死板的单一造型重复地描绘花朵。在用墨方面,罗聘使用了半老的宿墨,使水墨在宣纸上展现出一种奇特的效果。这种效果在对老干的表现上尤为显著。画家又用焦墨点厾,以淡墨勾花。淡雅的梅花与浓墨粗干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整幅作品显得洁净、鲜活。

罗聘勾花点蕊不失古法,注重形态和用笔的变化。他笔下的梅花十分多样,分工笔、写意与兼工带写三种类型。传统文人画强调以书入画,要求下笔具有书写的趣味,含有直抒胸臆的内蕴与气质。自宋元至清乾隆时期,就有扬无咎、王冕、陈宪章、王谦、徐渭、朱耷、金农、汪士慎、李方膺等颇具名望的画梅大家。罗聘一方面向传统经典取法,一方面向金农等师友借鉴。在常法精熟之后,他努力发掘异法,摒弃了金农布局过满和画面平板、单薄的不足。在《萼绿仙葩》中,画家结合写生的感受绘出枝干的质感和盘虬的态势,展现出其对生活与艺术的追求。“萼绿仙葩”的题识亦有深意。在文人画家眼中,浓淡不同的墨色可代表世上的一切色彩,故可言“绿”;心中的花朵绘于纸上,故为“仙葩”。罗聘画梅自创格法。画面中,粗笔写成的枝干与或疏或密的花朵相映成趣。画家强调了墨的分量感,使墨同笔与笔之间的留白形成强烈的对比。纵观整幅作品,白梅显洁,铁干生春,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除绘画外,罗聘还精于书法、篆刻。他运用重按起笔与折顿的书写方式,使画中题识与彰显傲骨的画风相辅相成。他治印取大篆一路,尤显高古脱俗。在《萼绿仙葩》中,他钤印的位置也颇为讲究。画家将“画梅乞米”印钤于名下,展现出作此画的境况和目的,却将“罗聘”“竹叟”两名章置于右下部的树隙间,但不作压角用。由此可看出罗聘谦抑而不自卑的脱俗的人格。

——摘自《中国书画报》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