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老子的曲则全它的内涵是什么(《老子》曲则全)

导语:老子“曲则全”真实含义是委曲求全还是韬光养晦?有何指导意义?

摘自《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老子认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22章)即委曲才能够得以保全,屈枉反而能够直伸,低洼才会得到充盈,陈旧将会得到更新。也就是说,“曲”里存在“全”的道理,“枉”里存在“直”的道理,“洼”里存在“盈”的道理,“敝”里存在“新”的道理。这些事物所具有的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关系,是老子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感悟和总结出来的。他的这些道理启示我们,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牢记“曲则全”的道理,不妨先行采取退让的办法,静观其变,然后再在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应把“曲则全”错误理解为消极被动式的“委曲求全”,即委曲迁就以求保全。老指接下来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是因为不与别人相争,所以天下之人才没有谁能争得过他。这里很明确的是在说,“不争”是“争”的一种方式,“不争”是为了更好的“争”,是为了能“争”赢。因此,“曲则全”的本意应该是积极主动式的“韬光养晦”,意即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等待时机,一举成功。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愿意承受委屈,更不愿意遭受屈辱。但不顾一切的“人争一口气,佛烧一炷香”、“不吃那口馍,也争那口气”地“争”是低智商、缺少智慧的匹夫之勇。“小不忍则乱大谋”,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暂时的“忍”与“不争”的韬光养晦才是大智慧,才是成就事业的必经之路。中国历史上,凡是超凡的伟人,都有着超凡的忍耐力,都是韬光养晦的高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晋文公重耳,从人质到国君;伍子胥草间求活,三年终报楚王仇,等等,无一不是善于忍耐、不逞匹夫之勇之后得到的回报。正是由于他们把自己的大目标在“曲则全”中隐藏起来,日后才有了雪耻复仇的机会,帮助他们成就了不朽的伟业。假如他们一时意气用事,不肯低下高傲的头,不能忍耐百般的屈辱,那么成就伟业的可能就是他们的敌人,而不是他们自己。所以,一定要牢记,在形势不利或不具备条件时果断地停下来韬光养晦,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再决战决胜、东山再起。

“曲则全”的智慧内核是韬光养晦,而韬光养晦的关键则是做人做事低调内敛。很多时候,做人过于高傲、刚直,会招人嫉恨、打击;为人过于强势、霸道,会树敌过多、不能长久;待人过于严厉、苛刻,会被人孤立、众叛亲离。而保持低调,受得住一时委曲不但能够避祸全身,还容易被人接纳,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祸福并不由命,也不在天,一切都在人自取。在老子看来,过刚则易折,懂得“曲则全”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无论是顺势还是逆势,“曲则全”的韬光养晦之道都是趋利避害的人生大智慧。

正所谓:曲则全者超明慧,

委曲求全非此类。

直曲悠然待契机,

韬光养晦堪精髓。

本文内容由小信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