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机构(早教机构有哪些品牌)
导语:早教机构、早教机……各种早教层出不穷,最好的早教到底是什么?
表妹自从生了娃之后就变得很疯狂,在经过了双十一给娃各种衣服用品买买买之后,在即将到来的双十二,表妹又给自己购物车里添上了各种早教机,并且开始四处打听市面上的早教机构,还跟我诉苦道 :市面上的早教机构太鱼龙混杂了,不仅得担心教学质量教学安全等问题,还得担心会不会半路倒闭或者被卷钱跑路。其实自己也不确定早教到底有没有用,可是看别人都在关注早教,自己要是不给娃弄个早教的话,又觉得会让娃输在了起跑线,真是愁死个人了!
对此我表示哭笑不得可又很能理解做表妹家长的心。
早教确实很重要,而对于让娃听早教机或者去早教机构学习来说,家长的陪伴教育和家庭的氛围更是早教的关键。
首先,高质量的早教对孩子个体成长很重要。
0到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孩子的大脑每一秒都会产生七千到一万条触发神经元潜能的类神经连接,而这些类神经连接因为数量太过庞大而不能被大脑长期保留,所以对于不经常用的类神经连接大脑就会自动削减。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高质量的早教,理论上能够充分的激发孩子的潜能。
1965年美国政府曾对全美一些公立幼儿园做过一个关于早期教教的追踪研究,保证这些幼儿园的资源和师资能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结果发现,6岁之前接受过早教的孩子,在15岁之前曾留级或转入特殊教育的概率显著降低,21岁时接受过早教的孩子和没接受过早教的孩子被大学录取的概率比是 2:1。
这项研究表明,早教确实对孩子的个体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其次,早教的重点应是“教”而非“早”。
在一些商业因素的影响下,学前教育一直被过分的夸大宣传。很多家长被一波一波的广告灌输了“要是不早点让孩子接受早教的话,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思想,而更大的误区在于,很多人觉得只有在早教机构里由老师教学东西才算是早教。
其实“早”是一个阶段性的输入过程,而“教”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性的输出过程。过分的强调“早”,而忽略了保持“教”的持续性,反而会让孩子既学不到什么真正有用东西,又丢失了宝贵的童年。而对于保持“教”的长期可持续性,任何早教机构都比不上家长的陪伴教育和好的家庭氛围来的更实在。
美国国立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有项研究显示,对4岁半内孩子的认知和语言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家长的特点和家庭环境,而非早教或者幼托机构的质量。
所以有句话叫:最好的早教是家长来完成的。对孩子来说家长的教育和好的家庭氛围才是早教的关键。
那么,对此要如何做才好呢?下面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轻易打断孩子。
家长们可以想一想,是不是有对自己的孩子说过:“手脏,不要吃手”、“不要碰什么什么”、“这样弄不对,应该怎样怎样”类似这些的话;或者在孩子玩的时候,突然插入其他话题,比如喊孩子去吃饭或者做任何其他的事情……
这些都是阻止孩子探索,打断孩子注意力的过程。
孩子在小的时候,探索世界是通过嘴巴来完成,这时候大多都会“吃”任何拿到手上的东西;长大点后,孩子对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这时候探索就是通过不断的接触自己看上的任何东西或者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这些东西或事情可能是脏的、错误的、危险的等等等等。
而小朋友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旺盛但是专注力不够,尤其三岁以内的孩子,他们还不能像大人一样很快集中精神回到原先关注的事情中,被打断后可能就会忘记去做原来的事情。有研究表明,长期这样经常打断孩子,会让他们养成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等这些不好的习惯。
有句话叫做:热爱学习的人是一个对社会保持好奇心的人,而一个人能否成功和他做事的专注力成正比。
所以,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不阻止不打断,在保证孩子不出危险的情况下随便他们去造。
第二,多玩“非结构,不插电”的游戏。
美国儿科学会鼓励多给孩子参加“非结构、不插电”的游戏。
什么叫“非结构”?就是没有明确的规则和玩法。
比如,一张纸,宝宝可以撕、可以折、可以画、可以挡住脸躲猫猫,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这没有一个固定的玩法,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样的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
而关于“不插电”,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带电的东西,包括电池。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早教机器人,这些都不属于“不插电”的玩具。
孩子的认知发展需要大量的语言刺激和肢体互动,是一个完整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而这些“插电”的玩具仅仅能提供一个“输入”的过程,孩子只能被动的接收所有的信息,而对于正确的输出转化却没有办法。
比如看动画片,这可能看的时候会感觉有点作用,但看完后不能及时实践,等下次需要的时候孩子可能已经忘了或者没有那个氛围刺激干脆不想做了。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孩子长期接受动画片里的夸张的语气,起伏的情节的感染,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互动反而会觉得没有意思,失去耐心。长期下去,不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甚至会导致自闭。所以有句话叫: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情商不高。
第三,将游戏融入生活中。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游戏而是家长的互动。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当成游戏来给孩子互动。
比如,带孩子走路的时候,家长可以问孩子:刚才走过的那条街看见了哪些交通工具呀?
孩子就会回忆,看见了哪些哪些车,然后家长可以给孩子补充还有什么车之类的,并且可以对所说的某一种车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比如这个车如果插上翅膀会不会飞呀,天上飞的是不是只有飞机呀……等等等等,可以无限延伸,家长还可以故意出个小错,给孩子来纠正,对于孩子说对的东西要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
这种简单的小对话游戏,包含了记忆力培养、语言表达以及专注力想象力培养,孩子可以在其中学会很多知识,并且能获得更大的自信。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理性的来看待早教,早教机构固然可以教给孩子不少东西,但高质量的早育并不仅仅是找个好的早教机构就能完成的,它更需要家长的热情参与,支持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将早教融入生活才是真正有效的早教。
本文内容由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