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为什么顶漂提竿不中鱼(顶漂提竿中鱼的佳时间)

导语:频繁顶漂提竿却总是无口,无非就是这4种情况,应对起来并不难

立漂有4种典型漂相,黑漂、顿口、顶漂、移漂,钓友们戏言,黑漂是入门,顿口和顶漂是进阶,因为移漂比较少见,所以不说也罢,之所以说这四种漂相是典型漂相,是因为但凡钓点出现了这四种漂相,基本上就可以确定,铁定是鱼群进窝了。

然而,顶漂这种漂相,相较于其他三种漂相而言,是最容易出错的一种漂相,原因无他,造成顶漂的诱因有很多,但是,只要频繁出现顶漂,却总是抓不住实口,空竿连连,那不出意外,肯定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按理说,话不能说绝,但实际上确实如此,因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就是4种诱因,应对起来也非常简单,不说立竿见影,马上从抓不到实口变成竿竿有口,也相差无几了。

原因一、鱼钩钩号大了

钓鱼这事吧,未知才是主流,但是,我们准备的钓饵和窝料,以及所配套的钓组,对可能进窝的鱼,是什么品种,体型有多大,不说八九不离十,五五开还是没有问题的,比如我们准备用玉米做窝料,玉米粒做钓饵,鱼钩用的是3号袖钩,这就纯属搞笑了。

尽管如此,进窝鱼的体型和准备的钓组有明显的偏差,也是很常见的事情,而钩号小进窝鱼大,表现在漂相上,就是顿口频出,但是提竿总是刺不中鱼,而鱼钩的钩号大了,漂相的表现就呈现为顶漂频出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鱼钩太大了,进窝鱼无法钩饵吞入鱼唇,所以会带动浮漂频繁上顶,因为鱼钩压根就没有入唇,自然也谈不上刺鱼,提竿没口,自然就不奇怪了。

这种情况很容易解决,换小两到三个号的鱼钩,顶漂频出而抓不中实口这种情况,马上就能有所改善了。

原因二、竿稍入水太深了

竿稍入水,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压住风线,哪怕风大一些,也不会因走水,导致浮漂、钓组被吹的到处乱跑,但是,竿稍入水到底入多少,还是有一点讲究的,正常情况下,竿稍入水大约15厘米就足够了。

如果风浪较大,竿稍入水的距离,就要大一些,大约在25厘米到30厘米,但是也不应该超过这个距离,然而,很多钓友,尤其是新手钓友,也就是竿稍插入水中,具体入水距离是比较随心的。

竿稍入水比较深,在出现顶漂时,提竿后会因为竿尖切水太深了,提竿总是会慢上一拍,因为我们在放置支架时,并不会频繁调整羊角,加上坐姿基本上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很容易忽略这个细节。

既然搞明白原因了,那么解决起来自然也很容易,减少竿稍入水的距离,如果无风,那么竿稍不入水,其实也是可以的。

原因三、饵料溶散太快,饵料附钩性太差

在使用不溶散的饵料时,尤其是使用七星漂的时候,只要是顶漂,几乎是提竿必中鱼,我们是不需要靠谱饵料溶散这个因素的。但是,如果使用的软料,那么饵料溶散速度太快,就很容易出现顶漂频出,但是提竿无口了。

究其原因是很简单的,鱼钩上的饵料脱落的太快了,而且饵料的附钩性太差,溶散的饵料配合窝料,吸引鱼群围聚在鱼钩的附近,但是鱼钩上没有饵料,或者饵料残留的很少,进窝鱼群会频繁蹭线撞漂,导致小幅度的顶漂频出,因为根本不是鱼吞钩导致的,自然提竿无口。

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先确定饵料的附钩和溶散速度,然后在饵团中加入少许拉丝粉,让饵料的粘度增加,同时附钩性也能大幅增加,这种情况自然就解决了。

原因四、钓点水底的淤泥层较厚

其实大多数水域的水底,都有一层的泥底,只不过或厚、或浅,活水水域的水底,淤泥的厚度比较浅,死水水域的淤泥底,往往都比较厚实,我们在垂钓时,如果遇到了水底淤泥层比较厚的水域,那么一旦出现顶漂频出却,提竿无口,就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了。

因为淤泥层太厚,窝料也好,钓饵也罢,都会陷落到淤泥中,进窝鱼被饵料吸引进窝,但是找不到食物,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频繁的撞线蹭漂,淤泥层越厚,浮漂上顶的幅度就越大。

出现这种情况,虽然是客观因素,但是也和我们的调钓不精准,没有摸清水底情况有非常大的关系,既然找到了原因,那么应对起来并不复杂,精准找底,然后让双钩呈现为底钩触底、上钩离底即可。

当然了,出现顶漂的原因,肯定不止于上述4种,但以上这4种,则最为常见,只要一一应对,也基本上能面对大多数情况了,钓鱼这事就是这样,钓到鱼固然是乐趣,解决钓不到鱼,不管是分析还是解决,这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钓鱼的乐趣呢?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