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和谐之美中和天和平和什么意思(和谐之美百科)

导语:和谐之美,中和、天和、平和

今日读《中国美学十五讲》第十二讲:饮之太和。

在中国哲学中,人所涉及的关系主要有四个方面:人与神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与群体的关系、我和自身的关系。和谐,是处理这些关系的一种理想。

1.生命的和谐。以儒家为主体的和谐思想,以人的心灵和谐为起点,以宇宙和谐为最终目的,强调能和己性、能和人性、能和物性、能和天地性。所以贯穿宇宙和谐、个体和谐、群体和谐的是生命。中国哲学的和谐理论,是一种生命的和谐。

2.适度原则。儒家中和思想,以中为基础,以和为大用,强调过犹不及,中度合节。如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不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

3.协调原则。中国美学和谐理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协调的美,强调融合性。其要点有三:相互对待,在对待中产生相互协调/补充/消长的关系,由此产生一种和谐的美。《晏子春秋》说“和如羹焉”。

4.道家的天和原则。儒家的和谐思想侧重道德的和谐、群体的协调,以抑制为主要标志,强调守其中、过犹不及。道家的和谐思想侧重自然无为,落实在自我和自由上,强调万物齐同、逍遥无待。天和是要实现人内在生命的真正平衡,是人生理生命、心理生命和天地生命的大融合。

5.禅宗的平和原则。禅宗提倡一种无冲突的和谐,禅心是一种不争之心、所在皆适之心,达到“长空不碍白云飞”的境界。禅宗的和谐理论奠定在平等和平常的哲学基础上,平和在日常生活中实现。

6.艺术中两种和谐境界(对立中的和谐和无冲突的和谐)。在中国早期美学中,儒家和谐思想具有突出地位,偏重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在对立中追求和谐。魏晋以来,道家天和原则影响日增。唐代以后,道禅哲学的流行导致和谐的美学思想更突出人内在世界的圆融。至宋元,禅宗无冲突的和谐占有高位。在北宋“潇湘八景”后,和谐的中国美学规范,更重视人内在心灵的和谐。

明代 沈周 庐山高图

明代 沈周 山水

明代 沈周 鸠声唤雨图

明代 沈周

明代 沈周 卧游图册—雏鸡

本文内容由小岑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