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考生贿赂考官怎么处理(考试贿赂考官算犯罪吗)

导语:一考生贿赂主考官的岳父,却被当面耻辱,他报复手段令人拍案称奇

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推荐,一种是考试。由于推荐选官的主要依据是考生的道德和文学水平,缺少客观的标准,就比较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弊端。

在唐代, 虽然实行了科举考试制度,但主考官可以接受亲戚朋友、达官贵人的推荐,在考试前就预先确定一份拟录取名单,这份名单往往与最终的录取名单不会有太大差异。这样,考生能不能考上,推荐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考试成绩并不是决定性的条件。在现在看来,还没有考试就确定录取名单,这不是典型的舞弊行为吗?

然而,在唐代,这是推荐在选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表现,并不是舞弊,是合理合法的。尽管如此,这种做法还是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甚至是反对,有的主考官明确表示反对推荐,他们拒绝亲戚朋友的推荐,要以考试成绩来决定考生能否被录取。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的主考官李昂就是这么一位。

然而,他这么做,却引发了一起震惊朝野、在科举制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科场案。

李昂是唐开元二年(714年)的进士科状元。他考上状的那次考试,全国录取进士总共才有11人,李昂不仅在这17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他还考了第一名,确实是"状元"。为了改变唐代科举录取时注重推荐的风气,李昂决定挺身而出。机会很快降临。身为吏部考功员外郎的李昂出任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省试的主考官。

在考试之前,李昂把所有考生召集起来,非常郑重地向考生宣布:这次考试,诸位能不能考上,不看别的,就看你们的答卷水平,水平高的录取,水平低的落榜,我绝对不会徇私偏袒谁、照顾谁。同时,他还宣布一条禁令:任何人都不准走后门,拖关系。

但是第二天,还是有人来找关系了。这个人叫李权,他是李昂岳父的邻居,他来之前通过糖衣炮弹成李昂岳父。拿着李昂岳父的推荐信,李权的信心指数爆表,他觉得这次考试十拿九稳了。

让李权没有想到的是,那封信还没有送过去,李昂就宣布了禁令。在场听演讲的李权想,李昂再怎么不讲情面,他岳父的面子总是要给的。于是,他下定决心不顾李昂的禁令,把信送给李昂。

李昂一看,气得满脸涨红,把信撕得粉碎,并当众把李昂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声名扫地的李权回到自己的住后,知道这次肯定榜上无名了,于是立即吩咐自己的书童找来李昂所有的作品,然后把他的每篇文章、每一首诗都认认真真地读了很多遍,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他当然不是欣赏李昂的作品,他是要挑他作品中的刺。

不久,李昂亲自主持考生的作品交流会。李昂当众说:李权的文章文理不通、词句粗浅,这样的水平还想来考进士,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在场的考生也对李权指指点点,让他如芒在背,无地自容,大汗淋漓。李昂看到他这种狼狈的样子,非常开心,正当他准备宣布这次评论会结束的时候,李权站了出来,他走到李昂的前面作了一个揖说:请问‘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是您的诗句吗?”

“是啊!是我写的啊。”李昂马上答话。

李权接着说:“我想请教您的是,这两句诗是不是出自一个典故呢?"

李昂说:“是典故啊,说的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尧年龄大了,就想把自己的位子禅让给道德修养非常高、治国理政能力非常强的许由。但是许由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他压根儿就不想成为尧的接班人,他甚至都不想听到尧要禅让给自己的话,他觉得尧要把位子让给自己的话都弄脏了耳朵,就跑到渭水边去洗耳朵。这就是‘耳临清渭洗’的来历。"

李权问:“我就想请教一下李大人您,当今天子正是年富力强,离年老体衰还有万万年吧。更重要的是,当今皇上既没有,也不会有要把皇位让位给您的念头吧。您写‘耳临清渭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您洗耳朵干什么呢?"

听到这些话之后,李昂脸色刷就变白了,浑身直冒冷汗,他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呆呆地坐在那里。李权这句话对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震动呢?

因为,按照李权的说法,你李昂写“耳临清渭洗”的诗句,就意味着有篡夺皇位的野心。在封建社会,篡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不但自己要被处以极刑,而且还要株连九族,李昂能不害怕吗?

实事求是地说李权这样评价李昂的会,甚至有我赃陷害李昂的嫌疑诗句,确实是牵强附章中的某句话,有点像清代搞文字狱,抓住文以联想和附会,作为打击文人的罪证。

但面对李权的打击报复,李昂却束手无策,只好把这件事的原委、来龙去脉都如实地向宰相报告,宰相下令把李权抓了起来。然而,刑部审理以后认为,李权只是在言语上攻击了主考官,是对主考官的不尊重。但是,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规定并没有说这是犯罪,也不好怎么追究他的罪责,就把他无罪释放了。

这就是中国科举上有名的“二李纷争”案,结果竟是以考生完胜主考官而告终。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