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味精是什么做的)
导语:100多年前,日本人发明了味精,从此家庭厨房中少不了这种调料
100多年前,日本人发明了味精,从此家庭厨房中少不了这种调料。日本人池田在100多年前发明了味精,从此以后,厨师和无数的主妇们,从菜品不好味道中解救出来,做饭似乎不再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青菜、豆腐、土豆放点油盐,在锅中随便炒一炒,加点味精,就能够做出令人赞叹的美味,几乎所有家庭都用过味精这种调味料,今天详细说一下味精到底是什么?
味精的起源
味精距今才百余年,是近代事情,和别的调味料一样,它的发现也是一个偶然出现的,起因如下:
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池田菊苗化学教授,正吃着妻子准备的可口菜饭。他发现汤的味道特别鲜美,用小勺搅动几下,发现碗中只不过是一些海带和几片黄瓜。“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池田自言自语起来,“嗯,也许海带里有奥妙。”职业敏感使教授离开饭桌,又钻进了实验室里。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地研究。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和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这个发现一出来,被日本商人叫铃木三郎的看上了,本来计划是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反而放弃,开始从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和池田菊苗二人一拍即合,终于有一天,一种叫做“味之素”的调味品,在东京浅草一家商店面世,当时广告词是这样的: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然而没想到的是,味精就这样一下子被使用起来,家喻户晓。
味精的成分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还含有少量的水分、脂肪、铁、糖、磷等物质,特别容易溶于水,味道非常鲜美,最佳的溶解温度在70~90摄氏度之间。当初是在海带中被发现,后来工业化生产,是由大豆,小麦等含蛋白质的谷物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方法,制作出了纯度高的谷氨酸钠,从而加工成结晶状或者粉末状。
谷氨酸是人体需要的一种氨基酸,存在于各种食物当中,却不能为食物增加鲜味,只有被提炼出来,变成谷氨酸钠盐的时候,才能为食物增加鲜味,所以味精的鲜味物质就是谷氨酸的钠盐,所以说味精是一种天然食物,并不是化工合成制品,误解太深。
味精的使用方法
1、味精在高于120度温度的时候,能变成焦谷氨酸钠,对人体产生有害物质,所以菜肴中放味精,要在临出锅前。
2、制作糖醋鱼、糖醋排骨等食物的时候,不要食用味精,反而会使菜肴味道奇特,并不好吃。
3、食用味精还和菜的咸淡程度也有一定关系,如果菜太咸,加入味精,反而吃不出来鲜味。
4、在制作凉拌菜的时候,不要把味精直接放到菜里面,先把味精融化后再放入,否则不宜溶解,起不到鲜味作用。
味精也算得上是一种天然食品,并不是个别人认为的化工合成制品,和别的调味品一样,有自己的特性,在食用的时候要遵守原则,否则就达不到想要效果,而且还会产生一定副作用。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