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自残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自残是指个体利用自身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对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损伤或伤害。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压力的增加、竞争的加剧,自残行为越来越普遍。而自残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自残行为呢?自残行为背后隐藏着哪些心理问题呢?

自残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自残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一、压力过大和情感问题导致自残

青少年因为处在发育阶段,头脑里的情感比成人更加丰富。对于各种负面情感的体验可能比成人更加深刻。很多时候,压力过大和情感问题导致了自残行为的出现。竞争、学业和家庭压力都是造成青少年自残的主要原因。同时,某些青少年经历了不正常的家庭关系,如家暴、亲离子散以及感情的挫折等情况,也会引发自残行为。因为自残可以释放他们内心的压力、痛苦和不安。

二、身份认同 crisis

身份认同是身为人类占主导地位的重要所在,而青少年正是该阶段深刻体验身份认同的时期。身份认同问题的不断出现也使得自我价值感失衡。对于青少年来说,扮演不同的角色,与不同的人相处会使他们更容易发现自己的身份认同,从而认识自我并接纳自己。但是,不正常重压的身份认同危机会导致寻求一些新的身份决定从而发生自残行为,例如刻字、割腕等的自残行为。

三、自卑感和孤独

尽管青少年身上充满着活力,但他们有时也会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他们可能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和理解自己的人,也可能让他们感到自卑。此时,一些青少年可能会想到用自残为自己的心理慰藉,认为这可以让自己被那些忽略自己的人关注到。自残行为给了一些青少年一种控制自己的感觉,但长远来看,这只是一种暂时性的解决办法。

四、对自身不满和忧郁

少数青少年会感到对自己的外貌和身体不满,感到自己不符合社会标准。这类青少年中的一些人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此时,悲伤、忧郁等情绪弥漫在心头,易导致自残行为。

综述上面所述,自残不幸成为很多青少年痛苦的代表。自残行为的背后隐藏着的是青少年内心深处的低自尊和根深蒂固的负面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要多加关注,发现青少年自残行为的现象要及时地进行干预,让他们意识到自残行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其寻求专业帮助、心理透支、摆脱自残行为的困扰,走向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