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理论是谁提出的
社会认知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用于解释人们如何对社交情境进行理解、解释和处理。这一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么,社会认知理论究竟是谁提出的?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社会认知理论是谁提出的
首先,社会认知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实践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劳伦斯(Richard E. Nisbett)。劳伦斯被认为是社会认知领域最著名的理论家之一,他在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中都有很深的影响。劳伦斯在1977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人类认知理论的批判性评估》(Critical Evaluation of Human Cognition Theory)的文章,该文被认为是社会认知理论的创世之作。在这篇文章中,劳伦斯主张:人类认知过程是基于上层类比和比较的,并受语境和文化的影响。在文化认知的理论上,劳伦斯也提出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概念,探讨了东西方人对待认知任务和策略的差异性。
其次,社会认知理论的原始提出者也有很多,其中包括以下人物。
艾伦·巴德利(Allan Paivio),他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了“双向情境相关性理论”(dual coding theory),旨在说明语言和意象在大脑中的加工过程。
安东尼·格林沃德(Anthony G. Greenwald),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自动协助信息加工模式”(automatic-associative processing model),试图解释判断与记忆之间的关系。
迈克尔·库内(Michael Cole),他在20世纪70年代从文化历史角度出发,提出了“文化心理学”(cultural psychology)的学说,强调人的认知和行为必然受制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
戴维·葛威德(David A. Gewirtz),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主导了一项大规模的跨学科研究,以探讨认知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他认为,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和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社会认知理论的提出者很多,但以劳伦斯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社会认知理论从多个角度对人们的认知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理论架构覆盖了许多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教育、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等。同时,社会认知理论也为人们理解和解释社交环境的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工具。通过社会认知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认知和心理过程,并提高相应的社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