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怎样做到知行合一(王阳明提出做到知行合一的重要口诀是)
导语:王阳明:怎样做到知行合一
· 随缘应物,知行合一 ·
阳明心学理论中的核心就是“致良知”,也就是在日常的言行之中体现良知,“知行合一”。
知、行其实是心地功夫的两面,互为表里,是不可分的。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
王阳明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真正致知的人,真正见性的人,真正明明德的人,已经获得了真正的智慧,心做回了主人,不再被意识(物)所左右。待人接物都是自然流露,一言一行都会自然地体现出来。
拥有智慧的人自然可以了知处事之道,在生活、工作之中去随缘待物,自然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状态去处理事物,妄念不起,自在安然,游刃有余地面对一切,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了。
懒融禅师说得好:“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当用恰恰无。”因为一切的根本已经得到,随缘应物,无为而治,得大自在。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
· 知行合一,事上磨炼 ·
“知行合一”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口诀,叫做“事上磨”。
《传习录》记载了王阳明和弟子的一段对话。弟子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碰到事,不怕事,这颗心要到事上去磨炼,就像一把兵刃,要在磨刀石上磨炼才能锋利一样。
王阳明在贵阳讲学,三年贬谪期满后,被朝廷任命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上任后第一天,“蓦有乡民千数拥入县门,号呼动地,一时不辨所言,大意欲求宽贷”。
他很快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乡民们鸣冤,是因为庐陵这个地方不生产葛布,却要缴纳繁重的葛布税。
弄清了事情原委之后,王阳明先安抚乡民的情绪,开口表态:既然朝廷派我来庐陵县做父母官,如果确有不平、不是之处,我一定为大家做主。这样一表态,大家立刻安静了。
然后,王阳明立刻召集县府有关人员开会,了解到这葛布税并非国家应收的税种,而是宦官搜刮民财的一种恶劣手段。之后,他向乡民们宣布,免去今年的葛布税。
王阳明刚刚新官上任,还没有跟上下级沟通,他就敢现场说今年就免去葛布税,手下人都吓坏了:这得要担多大的责任与风险?
免去了乡民的葛布税之后,王阳明给上级政府写了封信,言之凿凿,陈明利弊,既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又不动声色摆出态度,最后以人情动之,面对奸宦,软硬兼施,竟然就这么轻松圆满地把事情解决掉了。
“知行合一”,事上磨炼。首先是具备调查、洞悉全局的能力,然后就是敢于担当,碰到事不怕事,而且敢于迎难而上。
神奇的是,他越是迎难而上,越是敢于担当,后来他遇到的困难越是迎刃而解。这就是阳明心学的力量,强大的“知行合一”的智慧。
本文内容由小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