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家的含义(道法观点是什么)
导语:从同受老子的影响入手,漫谈道法两家核心观念的不同
前言
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庄子和韩非,但是却造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学说,以庄子为首的道家看重的是宽容,而以韩非子为主的发家讲究的是苛刻。这就引发一个问题,都受老子的影响,但是为何道家和发家的区别如此之大,甚至截然相反呢?两家之间难道就没有相似之处吗?
战国时局图
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他留下的著作当中,可以看到他所提倡的是宽容待人,并且举出了非常有名的例子,给出一个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庄子认为不能以自身去评价别人,对待别人需要尊重并且宽容。庄子这一思想非常有人性,看重的是人自己,并且主张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的规律。
跟庄子不同的是发家,发家强调以刑罚治理天下,特点是严苛。不过虽然发家思想以法理为主,但是由于太过于严苛,几乎没有一点人情味,尤其是韩非子所强调的发家思想,具有僵化、死板的特点。因此,韩非子所提倡的法家思想有利有弊,同时由于他受到统治者的喜爱,所以研读韩非子,必须了解法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仁义符合庄子的主张
一、庄子重视宽容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人性本善,因此庄子认为人原本都是善的,之所以有恶是因为受到了后天条件的影响。以此为由,庄子以唤醒人们本性为责任。除此之外,庄子认为宽容待人能唤醒人们的本性。在《庄子》一书当中,书中开篇讲的是《逍遥游》,先是讲了一只体型非常大的鲲,再后来化作成了鹏。
《庄子》记载: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当斑鸠这些飞得不高、个头不大的鸟看到鲲鹏之后,就开启了嘲笑模式,斑鸠等小鸟认为鲲鹏过于高大,尽管飞的很高、体型很大,但是没有什么用。在庄子的笔下,可以看出斑鸠等小鸟是在嘲笑鹏的体型,之所以嘲笑,是因为斑鸠觉得体型大没有什么用。
由此可见,庄子是在讽刺斑鸠的无知和愚昧。不过还有一点值得一说,庄子也并没有夸大鹏的体型大,也就是说庄子否定的是斑鸠的嘲笑行为,而不关乎所有动物的体型或者飞的高低。庄子通过斑鸠嘲笑鹏,警示人们不要对别人的外貌或者其他方面指手画脚,人都有不同,承认其他人的不同,并且宽容待人。这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宽容态度。庄子的宽容待人的思想还体现在他的《齐物论》当中,所谓的齐,指的就是所有事物或者人都是平等的,谁都没有资格对别人评头论足。
庄子图像
庄子的思想在后世很想很大,涉及范围有政治、文化以及宗教,特别是受到了下层百姓的喜欢,重视人、宽容待人,都是庄子备受民间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民间的想法也会影响到上层,所以很多朝代也重视道家的思想。
二、以韩非子为代表的发家及其影响
韩非子提倡法学,但是却是跟庄子截然相反的学说,在韩非子所著的书当中。都体现了一个词:严苛或者苛刻。举两个例子就可以说明,第一个例子是汉昭侯除衣帽冠。有一天汉昭侯睡着了,管帽子的人担心汉昭侯受凉,就给盖上了一层被子,当汉昭侯醒后,立刻询问是何人为自己盖上的被子。
后来韩昭侯将衣帽冠全部除掉了,韩昭侯的理由有两个,一是管理衣褥的人擅自将被子交给他人处理,二是管理帽子的人不经吩咐就将被子盖在了国君身上。由此可见,韩非子所认为的法学实践就应该如韩昭侯一样,严格而果断,不过后代的史学家却由此对韩非子的主张产生质疑,认为韩非子过于强调法理,而不通人性。
《韩非子》史料
第二个例子是秦王拒开国库救难民。有一年,秦国发生了灾荒,有些官员上书秦王主张拿出国库里的部分粮食,用以救济灾民。但是秦王却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秦法。按照秦法规定,国库里的粮食是用来奖赏有功之臣的,而灾民是没有功劳,所以秦王认为不能将粮食分发给灾年。韩非子是赞成这个例子的,由此可见,无论是例子中的秦王,还是韩非子都非常的苛刻,处理事情不通人情,只是按照法律规则办事。这样带来的统治,虽然可以使得社会稳定运行,但是缺乏人情味的社会,会让人变得非常压抑。
虽然韩非子跟庄子同样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但是从两家的学说重点来看,韩非子跟庄子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为何韩非子会提出这样严苛的主张的呢?他也是人,也是有情感的,但是为何他所提的主张都忽视了人性呢?其实韩非子或者说法家之所以忽视人性、严格法律,是有原因的。
韩昭侯画像
第一个原因是受环境的影响,法家成熟期是在战国,战国是一个战争四起的国家,有战争的地方,就会有残忍,而韩非子以及商鞅等人就是顺应了战争时代的残忍,所以他们不讲人情只讲法理。
第二个原因是受到老子寡情的影响,老子讲究无为而治,有无情无色的特点,到了韩非子时期,将无情作为一个治理朝廷的原则,所以以现在的视角看法家的时候,会发现法家的是无情的,也就是说法家是没有人情味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法家是从字面意思继承了老子的寡情,老子的意思却不是无情,而是无所作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无为。
第三个原因是法家是现实主义者,法家跟儒家不同,儒家强调的是历史使命,而法家则只强调现实使命,只要国家能够强盛,法家就会使用各种手段,无论这个手段是好的,还是残酷的。
总结
同样都是受到老子的影响,但是法家和道家却截然不同,道家将老子的无为思想理解成宽容待人,万物都是应该平等的,所以道家讲究人性,以理同情,入情于理。道家所主张的宽容待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汉朝初期的休养生息就体现了看重人性、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过当时的以人为本跟今天所指的以人为本并不一样。
战国烽烟四起
韩非子认为人性是恶的,所以他看重的是怎样去除人性恶的一面,因此主张用法理为手段,惩治社会上的恶,那么人们自然不敢犯罪。韩非子关于人性为恶的出点本身就是错的,忽视了外在的条件影响,将百姓视为不得不被驯服的对象,韩非子所倡导的驯服手段就是法学。因此法家所提倡的法学是无情的、僵硬的。后世的史学家判断法家,大体上分成了两种,一是认为法家维持了社会秩序,另一种则认为法家不在乎人性,只讲究法理,忽视了人才是法理的主体,否定了法家认为法理是主体、人是附属品的观点,认为法理必须为人服务,而不能让人完全屈从于法理。
虽然道家和法家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两家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思想,都产生了现实意义,例如道家通常被用来敬天命,法家通常是一个朝代治理社会的手段。所以,研究两种思想的不同点,对于深刻的立交两种思想的内涵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这种学说不同点,其实也代表了两种学说各自的本质。
参考文献:
《庄子》
《齐物论》
《韩非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