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重臣许国的宦迹生涯是什么(明朝许国)
导语:晚明重臣许国的宦迹生涯
许国,字维桢,明嘉靖六年(1527年)出生于歙县一个贫苦的家庭,一生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隆庆年间授翰林院检讨,后在万历帝的重用之下,官至内阁次辅,参与制定国策,勤于政务,万历帝曾手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许国为官沉稳谨慎、忠诚练达,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且其诗文造诣极高,作品浑淳典雅,王世贞、汪道昆、李维桢皆极称之。有《许文穆公集》存世,内容丰富,“于当时朝政盛衰、人物消长,皆可观其大略也”。
入仕初期,许国独特的为官品质就使其颇受赞誉。隆庆元年,朝鲜王族内部纷争不息,许国、魏时亮奉命出使朝鲜调解矛盾。至朝鲜时,适逢朝鲜王薨,朝鲜王族派河城君迎接,许国因河城君未继位不许,后经臣民劝说,才许其迎接入城。入朝宣诏时,朝鲜王族要求大明使者面向西面宣诏,朝鲜王族面向北面听诏,许国、魏时亮力争之,终于南面宣诏,此举为明朝争来了国威。许国生性敦厚简朴,常怀有恻隐之心,“所识穷乏及所哀怜之交,缓急相抵,至倾囊振之,无吝容。居京时,每亘出必携钱以施丐者,丐者群集陌上,人得受一钱去”(《许文穆公集》)。他又非常廉洁,出使朝鲜回国时,朝鲜臣民赠送其颇多礼品,然许国均没有接受,还常因别人馈赠而生气。此外,许国不畏强权的个性在这一时期也独树一帜。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父亲病死。按照封建礼教,张居正必须离任回乡服丧三年。时户部侍郎李幼滋因想要讨好张居正,首倡夺情之议。内阁大臣吕调阳、张四维附和,并引前朝事例,请张居正夺情视事。后翰林院编修吴中行上书弹劾,说张居正夺情是违背纲常伦理。检讨赵用贤又上书,认为不能援前朝事为张居正夺情制造根据。张居正大怒,廷杖吴中行、赵用贤各六十。时无人敢问,唯有许国一人制酒杯为铭送给二人,以赞扬他们的品行。
◇许氏宗谱中的许国像
阁臣生涯
许国忠诚坦荡,其独特的为官之道,使得他在后期的仕宦生涯中愈加耿直。万历十一年(1583年),神宗命许国入阁办事。至此,许国开始了仕途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从万历十一年入阁,直至万历十九年(1591年)致仕,许国一直参与朝廷重大决策制定,成为明神宗的内阁重臣,赞理机务。而在这九年的阁臣生涯中,许国耿直的性格,一方面进一步成就了他,另一方面也成为其致仕的重要因素。
一、入阁前期
万历十一年,许国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不久加封太子太保,改授文渊阁大学士。此后,直至万历十五年(1587年),许国主要是参与各项朝政处理,由于其忠诚耿直的性格,加之出色的业务能力,得到万历帝重用。后万历帝特准他回乡建造牌坊,此即后来名扬海内外的许国石坊。
除屡次升迁外,许国耿直的个性在这一时期亦有所体现,如万历十二年(1584年)发生的高启愚案。此案一开始其实与许国并无直接关系,主要是针对首辅申时行的,但是许国的耿直性格使得他无法视之不理。万历七年(1579年),高启愚主应天试,以“舜亦以命禹”为题。至万历十二年,丁此吕以此命题弹劾高启愚为了阿附故太师张居正,有劝进受禅之意,后丁此吕被吏部尚书杨巍等贬官。此事一出,御史江东之等人均联袂上疏弹劾杨巍,并牵及申时行,故申时行与杨巍多次上疏求去。许国亦愤而求去,斥责李植、赵用贤等人,上疏曰“昔之专恣在权贵,今乃在下僚;昔颠倒是非在小人,今乃在君子”(温纯:《温公毅集》,卷二),然而万历帝“洞烛屡下,温旨勉留二辅臣与巍”。此后,明代政府与言官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党论之兴遂自此始。
二、入阁后期
从万历十六年(1588年)至万历十九年,此为许国入阁的第二个阶段。由于许国耿直的性格,又因涉及利益问题,在这一时期的党争案件中,经常能见到许国的身影。且此阶段党争不仅仅只涉及阁臣与言官,内阁阁臣之间、内阁与皇帝之间也均存在种种问题。
明代阁臣除与言官集团对立之外,其内部也时有摩擦,如许国与当时的内阁首辅申时行。两人因性格不同,加之又对朝政持不同看法,矛盾的存在亦是难免的。影响较大的是二人之间因“争国本”一事产生的矛盾,此事直接导致了二人的致仕。
立储是封建王朝的头等大事,因而被称作“国本”。万历年间,围绕着立长立幼的问题,神宗和廷臣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而许国在“争国本”的问题上,则与神宗保持着不同的态度。万历十八年(1509年),许国曾三次进谏规劝立储等事,“上尝召见阁臣,国以三事进规,其一册立,深以不得所请为惭”(谢陛:《歙志》)。疏上后,皇帝下令明年春举行册封礼。至万历十九年,内阁联名呈请神宗立储,时申时行因病告假,此次呈请便由许国执笔。疏上后,帝益怒,亦未采纳此次呈请。后许国又多次上疏请求神宗立储,“皇上毋以一夫之轻言,遂妨九庙之大计。仍复明春之定期,勿改”(《许文穆公集》)。先前因联名呈请之事,神宗对许国已有不满,后许国又多次上疏乞休并请册立,神宗诘责曰:“册立之事,朕自有定拟。小臣激阻,卿为次辅,正当调停度处,反为附和。”(《许文穆公集》)直至九月,许国因万历帝诘责五次上疏乞休,万历帝遂予其告归。
◇歙县许国石坊
按照惯例,明代大学士的揭帖由皇帝预览之后应直接退回本人,并不予公布。但是申时行的揭帖被许国所获,许国耿直的性子使其毫不客气地将揭帖公之于众。当然,许国与廷臣之间的摩擦也有其他原因的存在。从万历十八年起,许国多次上疏请立储,见于记载的,应有十数次之多。一方面,是由于其忠君爱国思想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耿直执拗的性格。如内阁联名呈请立储一事,若许国像申时行一样处事圆滑,那么他与申时行的命运也不至于在万历十九年走到尽头。尤其是在神宗对许国表达过不满之后,他仍坚持己见,反对废长立少,可见其性格的执拗。
家国情怀
许国入仕二十六年,浓厚的家国情怀一直贯穿其仕途始终。从万历十一年开始,许国多次上疏请求辞免恩命或致仕,见于记载的有二十次之多。许国上疏致仕并非因为不爱国,而是出于一个臣子的责任所致。万历十一年,许国57岁,随着年龄渐大,愈发感到处理政事力不从心,故只能上疏请求致仕。但是万历帝对他的倚重,更使得许国“伏读深思,一字一涕方寸之,亦不足为镌。竟犬马之年,不足为报,即当竭餍趋命”(《许文穆公集》)。也正是由于这种家国情怀的影响,许国在许多事情上一直坚持己见,执拗不已,即使会得罪皇帝、同僚,仍然毫不退缩。这其中尤以立太子一事最为明显。在立长立少的问题上,许国一直坚持祖制,站在神宗的对立面。万历帝在一开始还可以听进去大臣们的进言,但后来却因此事经常暴怒,屡有请立者被处罚。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国仍然数次上疏,最终因此事致仕。作为内阁次辅,许国完全可以顺从神宗心意,但是他没有这样做,除了其性格原因,家国情怀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史贝贝)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