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简述韦纳归因理论内容

韦纳归因理论,又称为行为归因理论,由哈罗德·凯尔利和伊斯特·珀森斯基于1960年代中期提出。该理论旨在探究人们是如何解释、归因和解决他们的行为以及周围环境的。

简述韦纳归因理论内容

简述韦纳归因理论内容

韦纳归因理论围绕着三个方面展开:

1. 行为可归因性

行为可归因性主要是指人们如何选择归因于某个特定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分为两大类:内部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通常是指人的个人特质或能力,例如技巧、态度和思想等。外部因素通常是指可观察到的外部事件,如环境、社会文化和技术因素等。

2. 归因方式

在行为可归因性之上,归因方式主要是指人们归因于某个因素的方式。人们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解释行为:

(1) 内因归因- 将行为归因于个人特质、态度和能力里的因素。

(2) 外因归因- 将行为归因于外界事件,如他人的行为、环境、任务和干扰因素等。

(3) 双因归因-将行为归因于个人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3. 归因效应

最后是归因效应,它是指特定归因策略的使用模式。即,人们在处理归因信息时,倾向于采用某些策略,并对行为和结果做出特定的解释。

归因效应有以下两种类型:

(1) 个人偏差- 归因方式的作用会影响我们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评估。例如,内因归因可能会使人们过高估计自己的成就或过低估计别人的成就。

(2) 文化偏差- 文化背景是影响归因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对归因方式和效应的不同偏好和理解。

总结起来,韦纳归因理论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认知和解释模型。它涉及到人们将性格、态度和能力等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进行对比和权衡。人们采用的归因方式和效应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个人偏差则是针对归因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