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什么意思(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和送杜少府)
导语: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每日读诗·第十二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一)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明清易代之际,出现了不少描写时代剧变的诗词作品,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些作品往往因为沾染上了改朝换代的血泪而格外沧桑,试看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的《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秋色冷峭,寒如并刀,阵阵令人酸目的冷风裹挟着飘雪,呼啸盘旋。三河少年并马飞驰,在皂栎林中弯弓射雕,豪气干云。
上联是耳目所及,下联是心之所向,由景及情,诗词大多如此。
残酒阑珊,忽然想起荆轲高渐离的燕赵悲歌之事还犹在眼前,并未消散。想起当年易水之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蓦然间,我此时此刻正走在当年豫让复仇的桥上。
荆轲、高渐离、豫让,皆古之刺客也,慨慷悲歌,快意恩仇。
作者想干吗?想想易代之际的民族耻辱和家仇国恨,也就不难理解了。
只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似乎也只能是通过诗词委婉地表达一下而已。
悲哉!
(二)陆龟蒙《别离》
离别诗是古典诗歌的一大门类,由于古代交通通讯不便,再加上那时人寿命比较短,每一次离别对于古人来说都是生离死别,故而离别诗大多伤感凄惨,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也,当然也不乏旷达乐观之作,再如陆龟蒙的《别离》: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题目就叫“别离”,这也就注定这不是一次具体的别离,而是对“别离”的泛泛而论。大丈夫并非没有眼泪,只是不会洒在离别的长亭古道边。开篇直入话题,奠定了全诗激昂的感情基调。
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决不能“儿女共沾巾”,在离别的路口,决不能像青年男女那样泪下沾襟。
蝮蛇螫手,那就立马斩断手腕,解腕即斩断手腕,大丈夫处世,当断则断,绝不优柔寡断。是的,“所志在功名”,又怎么可以在离别酒宴之间沉溺不拔呢?
诚然,丈夫志四海,离别不足叹!
(三)袁崇焕《边中送别》
袁崇焕大概是明末最具有争议性质的人物,是能力挽狂澜而却被君主枉杀的英雄人物,还是串通外敌图谋卖国的民族罪人?聚讼纷纭,但是非功过,一任后人评述!我们可以读他的《边中送别》:
边中送别 袁崇焕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身在边塞,送别故友,不免会有思乡报国之心,本诗也不例外。
五载离家,香路悠悠,送你离开的时候我顿觉逼人的寒气直接渗入宝刀的锋刃,冷光四射。我们两个肝胆相照,生死与共,今日你回乡离开,哪里还用考虑我的安危去留呢?
想到两句悲怆的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策马边疆,征战不休,只因想要为国家一雪前耻,消除外患,绝对不是为了封侯拜将。耿耿忠心,日月可鉴,自古名将皆若如此,戚继光也曾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最后两句很明显在化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故乡亲友如相问,就说匈奴未灭,我心有愧。
一片赤诚,谁有能想到最后的凄惨结局呢?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冰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