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读不懂怎么办(初中课外古诗未学过)
导语:中学生读不懂古诗词,我该如何赏析,可从三方面入手
我们生长在诗的国度里,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始到唐诗、宋词的鼎盛,经过元曲,以至明清诗词,古典诗词经久不衰,历史悠长,古典诗词饱含中华文字最精妙的语言,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古人云:不学诗,无以言。如今我们几代以来一上学就以《咏鹅》一首接触古典诗词,可见古典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华文化之传承。初中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状况是怎样的呢?
抽样调查,初中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一般,原因是古典诗词的学习停留在机械的背诵默写层次,缺少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确实,对于文言词语积累不足的初中学生,难以读懂诗词所写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古典诗词言简意丰,写作技法多样,初中学生很难吃透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及技法,以导致无法深入赏析。难以理解诗词内容,对于古典诗词的赏析更是吃力。这就需要教者提高意识,知难而上,深入思考该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古典诗词赏析的能力。
我认为提高初中学生的赏析能力,古典诗词的教学可分为“读”、“悟”、“达”三个层次。
“读”,朗读、诵读,读出韵味,读出美感。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清朝桐城派重要人物刘大櫆说:(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乐都在我喉吻间。可见,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赏析,始于“读”。如何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古典诗词所讲究的平仄押韵,“读”要读出节奏,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律,方能在“读”中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味与美感,初步感悟古典诗词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例如我们所学的古典诗词启蒙篇《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韵脚分别是“鹅”、“歌”和“波”,一、二、四句“e”韵收尾;平仄方面如“曲项向天歌”为“平仄仄平平”,平仄错落有致,节奏韵律鲜明,指导学生朗读或诵读时就要注重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味与美感,逐渐融入到“诗”中,体会古典诗词的意境,这样的“读”就有助于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赏析。
“悟”,是在“读”的基础上理解、感悟,体会诗的内容、情感与意境。古典诗词言简意丰,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拿《咏鹅》来说,十八个字展现的是白鹅高歌前行、畅游绿水之情态,感受到诗人心情之愉悦。这首诗比较简单,诗的内涵在诵读中自然而然就可体味出来。而对于词藻艰涩的古典诗词,该如何去“悟”?
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上感悟,抓住关键词,初识诗词的内容。
一看标题,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标题中一个“送”字就点明所表达的内容。
二看意象,什么是意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就是一种意象,是诗人表达“意”的寄托物,也就是说“秋”这个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通常就是“悲”,就是“寂寥”。造字角度讲“秋”“心”就是“愁”啊!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什么偏偏是“秋池”?“秋”就暗含孤寂、愁苦。又如“秋风秋雨愁煞人,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写的就是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助于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悟与理解。
“达”,就是表达,是最终的目的。能“读”,可“悟”,更重要的是把所读所悟表达出来、表达到位。如何把所读所悟的古典诗词表达出来?就得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赏析的专用术语。还是拿启蒙篇《咏鹅》来说,从“读”中,从字句中我们都基本能读懂诗的内容,感悟到诗人的情感。那赏析时要注意什么呢?如何表达呢?
首先要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把鹅的情态想象出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可以看出写鹅陆上行走鸣叫的神态,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
其次,要结合古典诗词的写作技法去分析,如鹅毛的白与江水的绿相对照,鲜明耀眼;再如鹅掌的红与水波的清相映衬,十分艳丽。这两句又形成对偶,回环往复,其妙无穷。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就这分两句,这暗含了古典诗词中“对照”、“映衬”和“动静结合”的写作技法。当然,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写作技法自然也是举不胜举。
再次字词的锤炼,运用的精妙方面,赏析古典诗词时也要下功夫。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什么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绿”,而不用动词 等。 等只是机械地表达春风的到来,而“绿”是“吹绿”之意,化平淡为灵动,可让人感受到江南春天那生机盎然的朝气。再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为什么用“敲”不用“推”?等等不一而足。“达”,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好古典诗词的专用术语,逐渐形成赏析能力,特别是所读所悟后的表达能力。
古典诗词言简意丰,年代久远,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确实理解起来比较的艰涩,更别说赏析了。但作为中华文化之瑰宝,学习与传承又是使命与必然。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我们是何等的渺小,本篇只为抛砖引玉,也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姬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