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顾恺之代表作(古代画家顾恺之简介)
导语:画家四祖——顾恺之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个大腕级的人物,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堪称人物画的巅峰之作。其实绘画并不是顾恺之才华的全部,他“工诗赋、书法”,而为人更是率真洒脱,当时人送了他“画绝、才绝、痴绝”的雅号。在今天的人看来,他的有些行为不仅痴,甚至有些傻。其实在那让人掩面而笑的怪诞背后,却是他无奈的生存智慧。
中国绘画史上,顾恺之有着极高的地位。唐·张怀瓘《画断》评顾恺之人物画:“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而人物画最能传神的莫过于眼睛:“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晴,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据《京师寺记》记载,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南京修建了一座瓦官寺,寺里的僧人举办法会,请信徒和朝中贤士捐款赞助。有一个年轻人也来到寺庙,在捐款薄前提笔写下了“百万钱”。人们都惊讶不已,因为即使是那些朝中的达官贵人,捐款也没有超过10万钱的。大家都以为他吹牛,向他投去了轻蔑的眼神。
法会上要宣读祝祷文,兑现捐款的数额。轮到年轻人时,他胸有成竹地说:“请贵寺选一面空白墙壁,我到那里后,关好院落门户,不许他人进入。”
僧人们将信将疑,好在寺庙里墙壁有的是,便给他空出了一个院落。年轻人落落大方地进了院,在一面墙壁前作起画来,画的是一幅巨大的佛像,整整干了一个多月。在只剩下眼珠没有画时,年轻人对僧人宣布说:“我将当众点睛,不过第一天来看画的人,每人要捐10万钱;第二天捐5万钱;以后随便施多少都可以。”
这件事引起了轰动,那天不少人都蜂拥而至。只见年轻人拿起画笔,在佛像的眼睛处轻轻一点,画像立刻像活了一般,“光照一寺”。虔诚的人们纷纷解囊,不一会儿,就筹集了上百万钱。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由此也不胫而走,他就是顾恺之。
顾恺之出身于江南的名门望族,从曾祖、祖父到他父亲,都在朝为官,家里的诗书气息很浓。他从小就显露出了聪明和才气,喜欢博览群书,写诗作赋样样皆能。他与绘画的渊源,则来自于母亲。
顾恺之一出生,母亲就去世了,他跟着父亲和奶奶生活。长到四五岁时,跟他一起玩的小伙伴问他:“我们都有母亲,你的母亲在哪里啊?”顾恺之跑回家里,向父亲问起了这个问题。父亲只好以实相告,他禁不住大哭起来,从此变得沉默寡言。
因为思念母亲,他不停地问母亲长什么样,父亲就把母亲的样子描述给他听。回到自己的屋里,顾恺之拿起画笔开始画母亲。画好一张,他就拿给父亲看,父亲摇头,他也不气馁,回去再接着画,渐渐有了点模样。就这样画了一张又一张,转眼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当他拿着一张画像给父亲看时,父亲惊呆了:“这就是你的母亲啊!”这一年,顾恺之才8岁。
顾恺之以画人物画见长,特别擅长画女人。他笔下的女性,身材都非常修长,面容姣好,看着别有一番柔美动人的神采。这都源于他对母亲的想象。有人问顾恺之曾经拜谁为老师,他的回答是:“我的母亲是我心中一直活着的老师。”
当然,为了学习绘画的技法,顾恺之也曾拜过真正的老师,他就是卫协。卫协所画的道释人物,白描细如蛛网,线条简洁有力,冠绝当代。顾恺之得到了老师的真传,并发扬光大,特别强调神韵,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思想。他说四体的美与丑,本来和画的妙处无关,传神写照,正在眼睛之中。《世说新语》说他画人,有时数年都不点眼睛,人们问他是何原因,他说一点眼睛人便活了。
顾恺之曾画过一幅西晋重臣裴楷的画像,脸颊上加了3根毛,别人不理解,他解释说:“裴楷长相俊,有见识,这3根毛正是突显他气质的地方,看画的人一定感觉这个人很不寻常。”
……
元代书画家柯九思评价顾恺之:“人称虎头(顾恺之的小名)为画中之圣,予又谓为画中之神,800年来继起亦多矣,诚无有逾于此者。”历代美术界对顾恺之推崇备至,丝毫不吝于“画圣”、“画神”、“宗师”、“画祖”这样的称谓。1985年,顾恺之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138位可立塑像的历史人物之一,这应该是对他历史地位的最好认可。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萱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