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城东早春是几年级的古诗(城东早春的古诗带拼音)

导语:四年级下册古诗 城东早春

城东早春

杨巨源 〔唐代〕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主题概括:《城东早春》抒写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前两句突出诗词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既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清”字用得贴切,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指这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然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译文: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未均匀,别有一番可爱风情。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后两句用“若待”两字一转,用芳春的艳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苑繁花似锦,写景色的浓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如市。这后两句与前两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同时这也是比喻之笔,“俱是看花人”不仅是说锦绣满地,观赏花的人多,更是说人已功成名就,人们争趋共仰。因此,此诗的深层意旨是:求贤助国、选拔人才,应在他们地位卑微、功绩未显之际,犹如嫩柳初黄、色彩未浓之时。这时若能善于识别、大胆扶持,他们就会迅速成才,担当大用;如果等到他们功成志得、誉满名高,犹如花开锦绣、红映枝头,人们争趋共仰,就不用人去发现和帮助了。

译文:若一定要等到上林苑的花已盛开如锦绣时候,那将满城都是赏花之人。

注释:

1、诗家:诗人。清景:清新的景色。

2、半未匀:柳枝发芽时颜色发黄,看上去有黄有绿,不太匀净。

3、待:等到。上林:上林苑,古代皇帝的园林。锦:织锦,形容色彩鲜艳。

4、俱是:都是。

解读信息:

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早春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嫩绿的柳树才开始抽丝,颜色尚未均匀,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以生动的笔触蕴含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①反衬。用晚春的浓艳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凸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馨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