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肺结核饮食营养需要注意什么呢(肺结核患者饮食营养)
导语:得了肺结核,饮食营养需要注意什么?
一 结核病概述:
结核病起源早、流传广、危害大,病情迁延易复发;结核病是一种营养不良相关性疾病,营养差、免疫力低下易受感染;结核病更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见表现为低热、乏力、盗汗、咳嗽、胸痛、气促、咳血等,导致营养消耗增加,但由于结核中毒反应常导致胃纳差,摄入量减少,以及呕吐、腹泻等导致丢失增加,常使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经过我们前期的调查,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达到79.3%和42.9%,尤其以复治、老年病人比率更高。
营养状况与结核病的转归密切相关,存在双向调节关系,营养不良可导致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住院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等。结核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休息+营养,民间的说法“三分治,七分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故需重视患者的营养治疗,及时给予强化营养支持。可以补给患者充足的热能和营养素,满足病灶修复的需要,加速结核病灶钙化。同时营养支持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本文将侧重介绍肺结核患者的饮食营养。
二 结核病的代谢特点:
结核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能量代谢率比正常人超出50~60%,体温每上升1℃,能量消耗约增加13%。营养需要量增加,但营养摄入不足、丢失和消耗增加,机体分解代谢>合成代谢;维生素(主要是 VitA、VitD和 VitB、VitC)和矿物质需要量(主要是钙、铁、钠、钾等)增加、但摄入量不足,且还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丢失。
三 结核病的饮食原则:结核病的饮食遵循4高2适量原则,即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需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加强营养。
1.高能量:推荐目标量:167~205KJ(40~50kcal)/(kg.d),较正常成人高出约50~60%左右。主要通过改变膳食内容、品种多样,以及多选择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如能进食普食尽量不选半流、流质,固体好于液体),而且适当加餐3~4次/日等途径达到。
注意:应充分兼顾患者的食欲,胃纳不好时首先理顺消化功能,选择易消化的半流、软饭,另外可使用浓肉汤、酸牛奶等食物有助开胃,并根据病人耐受能力循序渐进给予,少量多餐,适当加餐,强调睡前加餐,尽量增加经口摄食量。
2.高蛋白:一般情况下要求量高:1.5~2.0g/(kg.d);而且质优:优质蛋白质占比例>50%,推荐每日摄入:1个鸡蛋+ 1~2支牛奶及奶制品 + 100~150g鱼、肉类 + 50~100g大豆及豆制品等,其中的牛奶及奶制品含有丰富的酪蛋白和钙,将有助于结核病灶的钙化,推荐250~500ml/日。
另外需注意的是:
(1)青皮红肉的海鱼(如金枪鱼、沙丁鱼、青花鱼等)易使服用异烟肼的病人出现过敏反应,原因是组氨酸代谢为组织胺的过程需要单胺氧化酶参与,而异烟肼是单胺氧化酶的抑制剂,故应避免食用。
(2)牛奶与抗痨药(尤其是利福平)同服会影响药物吸收、降低药效,一般要求应间隔1~2小时服用为宜。
3.充足碳水化物:能量的主要来源,应保证主食摄入量,推荐250~400g/d,经常变换主食品种,并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患者多进食。
4.适量脂肪:适量的油脂可以增加食物能量密度,但过则多会影响食欲,尤其在抗痨药导致肝损的情况下,更要忌食肥腻,此外过多脂肪还有可能加重肠结核患者的腹泻。推荐每日摄入量50~80g为宜。
5.丰富维生素:主要是 VitA、VitD和 VitB、VitC。
维生素A能增强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和机体免疫力,在乳、蛋、内脏等食品含量丰富;B族维生素有改善食欲的作用,酵母、花生、豆类、瘦肉等食品含量丰富;维生素C有利于病灶愈合和血红蛋白合成,新鲜蔬菜水果含量丰富;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动物内脏、鱼、蛋黄等含量丰富,此外还鼓励患者适当多晒太阳,增加皮肤中VitD前体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
建议每天500g左右蔬菜、250g左右水果;每周1~2次动物内脏,每次50~100g ,咳血、贫血患者建议每周1~2次动物血液制品,每次50~100g ;每周4~5次淡水鱼,每次100~150g。
6.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主要是钙、铁、钠、钾等。钙是结核病灶的钙化的原料,牛奶、小虾皮、豆制品、绿色蔬菜等食品含钙丰富;合并咳血、伴血色素降低、贫血的病人尤其要注意补铁,动物血液、内脏、红肉类等食物含量丰富。对于存在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体液丢失情况时,还需钠、钾等电解质的补充。
7.膳食宜忌:肺结核需忌吸烟、饮酒,饮食需忌辛辣刺激,咳血时饭菜忌过热,除此之外无需特别的忌口,提倡食物多样,荤素搭配,并注意色、香、味,以增进食欲。
8.适当选用“特殊配方医学用途食品”辅助经口摄食,强化营养:这些“特殊配方医学用途食品”营养比较全面均衡,且具有营养密度高、体积小和容易消化的特点,能够帮助满足病人在进食量减少尤其是只能进食流质时的营养需要。
如经口摄食量不足,或是各种原因无法进食,必要时予肠外营养支持,补足营养需要量。
本文内容由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