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为何得名于一座小山呢(三台县百科)
导语:三台县为何得名于一座小山?
三台山,位于三台县城西1公里,紧邻三射公路和绵三公路交会处,是一座海拔493.5米,南北最长1250米,东西最宽600米的小丘。因其外形“突起三级,状如层台”而得名。据《四川通志》记载:三台山“蔚然奇秀,远近瞻望如台星,县因此得名。”清雍正十二(1734),改潼川州为潼川府,以州直辖地域置县,该县为附郭首县(县、府两级行政机构的驻地),并以县内一座小山丘之名命名该县为三台县。但三台县的历史远不止于此。早在公元前206年置县,历史长达2224年,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州为梓州(以梓潼水命名),治所在昌城县(今四川三台县潼川镇),唐代以来就有“蜀川巨镇,郪道名邦”之美誉。
梓州是四川与成都齐名的川北重镇,八世纪的梓州,作为四川的第二大城市,城郭雄伟,交通发达,在川北重要交通要道的涪江凯江上,来往船只川流不息,这里有川北最大的码头,在这些码头上,曾旅居这里近两年的大诗人杜甫多次送往迎来,吟诗作赋。且看:“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奉送崔都水翁下峡》)反映了交通枢纽梓州段涪江的繁忙;而梓州城美丽的夜色从“夜深露气轻,江月满江城。”(《玩月呈汉中王》)中可见一斑;梓州城的布局“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望牛头山亭子》)何等的规范。从这些诗句中,一幅中世纪恬静美丽的都市图画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作为当时省一级行政机构---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梓州城的规模很大,城墙很高,城楼更高大,在杜甫留下的诗中,还有很多登梓州城楼的诗篇,如《九日登梓州城》,《春日梓州登楼二首》,《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等等,这些诗歌和其它登高诗歌一样,除了抒发自己苦闷的心情外,更多的是对梓州山河的无尽赞美。可以想见几百年前这里是如何的繁华,时过境迁,现在的成都已是我国西南最大的都市,而我们却只能从这样的残破门楼中去寻觅和回味它当时的盛景了。
为何有着2200多年的古县会选择三台这个名字?在古人眼中,这座有着三层天然层台的小山契合道教星相学文化。三级层台就对应着三台星的上、中、下三台。上台星司命主寿,中台星司功主宗室,下台星司禄主兵。三台星还对应着人间三公富贵之位,是“天之大华,北斗之华盖”。也许正因如此,山上原来还供奉着道家的真武庙。且民间有“三台山上七星见”的歌谣传唱,传说三台山是上古时期先民的占星台。清嘉庆年间,因三台山古木参天,浓荫苍翠,爽心悦目,三台县将“三台叠翠”评为“三台六景”之一,并绘图存志。知府费元龙撰《三台山》七言长诗称赞它:“台级三层插银汉,登天不驾蛟龙螭。灵峰云台比肩立,众山俯瞰皆平夷……何如三台争不朽,以山名邑常如斯。”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