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没人敢(诸葛亮为什么)
导语:三国狂士遍地走,为什么诸葛亮独独看不惯彭羕?三个原因不容忽略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033期 图文/姑苏寒山)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个时期流行狂士文化,尤其是谋士,大都心高气傲。例如,庞统初投刘备,不得重用,便直接用罢工来表达抗议;郭嘉前往袁绍阵营,意识到袁绍不能成大事之后,立刻飘身而去,临行前还在袁绍的智囊团面前,大肆贬低了袁绍一通;刘巴更是屡次拒绝刘备的招揽,就算投奔刘备之后,也敢不给张飞面子,对张飞施行冷暴力,等等。就连千古名相诸葛亮,在出师之前,也曾让刘备三顾茅庐,可谓摆足了架子。
不过,说到此处,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既然三国时期狂士遍地走,甚至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个狂士,那么他为什么独独看不惯彭羕呢?《三国志》记载:“羕欲纳说先主,乃往见庞统。统与羕非故人,又适有宾客,羕径上统床卧,谓统曰:‘须客罢当与卿善谈。’统客既罢,往就羕坐,羕又先责统食,然后共语,因留信宿,至于经日。统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羕,遂并致之先主。……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
也就是说,彭羕打算投奔刘备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毛遂自荐,而是跑去了跟他并不熟识的庞统家中,在庞统待客时,直接躺到了庞统的床上,并让庞统赶走了客人,指挥着庞统献上酒食,这才与庞统攀谈。不过,他本身的确有能力,很快就折服了庞统,甚至得到了庞统和法正的联名举荐。然而,诸葛亮却一直看他不顺眼,表面上没有与他撕破脸皮,背后却经常向刘备打小报告。以致于之的彭羕不仅被贬出了益州,还因为一句有谋反嫌疑的狂言,被处斩。
那么,为什么在那个狂士遍地走的时代,诸葛亮独独容不下彭羕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点猜测。
一、维护上位者的尊严
很多人提到,诸葛亮和曹操是一类人,他们不仅都讲究推行法律,以治理国家,还都非常注重等级尊卑。例如,许攸和娄圭,都是曹操故友,一个在官渡之战临阵倒戈,为曹操力挽狂澜;一个在潼关之战献奇计,为曹操阻住了颓势。可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对曹操不够尊敬,就被曹操处死了。彭羕也是一样,从他入仕之前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得到重用之后,可能会更不重尊卑。这是诸葛亮绝不容许的,毕竟这对日后刘备称王称帝非常不利,所以他只能除掉彭羕。
二、可能与私怨有关
另外,《三国志》记载:“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也就是说,原本就是狂士的彭羕,在得到刘备重用之后更膨胀、更嚣张了,甚至很可能经常对诸葛亮不敬。诸葛亮自从投奔刘备起,就是最核心的人物之一,就算他再大度,大约也无法接受,一个刚刚投奔的新人,对自己不敬,甚至指手画脚吧?所以抛开治国理念不谈,仅是由于私怨,诸葛亮给彭羕穿小鞋,也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情。
三、彭羕是个不安定因素
再者说,诸葛亮向刘备打小报告,理由并不是彭羕狂妄,而是“心大志广”,也就是说,诸葛亮认为,彭羕很可能有野心,甚至会有推翻刘备的想法。结合之后彭羕找马超喝酒时,说出的“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以及他为自己辩解时,说自己时常与庞统这样相互勉励,可见诸葛亮不算冤枉他——不管他有没有谋反的想法和能力,在封建社会,作为一个臣子,说出这样的话,本身就是非常敏感的。而诸葛亮一向以谨慎著称,为了避免刘备去世后,刘禅驾驭不了,他连刘封都能除,一个彭羕又算得了什么呢?
也就是说,在那个狂士遍地走的时代,本身就是狂士的诸葛亮,独独容不下彭羕,既有可能是因为彭羕的行为,与他的治国理念不符,也有可能仅是因为私怨,还有可能是诸葛亮在未雨绸缪,提前除去不安定因素。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