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高中地理晨昏线的特点)
导语: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晨昏线、昼夜长短、东半球西半球)
知识点1、晨昏线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顺着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根据晨昏线,可以判断时间、季节和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①判断时间。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早上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12:00;
②判断季节。a)晨昏线与北极圈相交,且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白天,则为夏至;若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黑夜,则为冬至;b)晨昏线与北极点相交,则为春分或者秋分;
③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a)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纬度,例如晨昏圈最北端为66°34′N(北极圈),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或23°26′S,然后根据北极点的极昼极夜情况,进一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图1 晨昏线示意图
2、昼夜长短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即与季节有关:
①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移动到北回归线,北半球所有地区的昼长≥12小时,且逐渐变长(昼长≥夜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②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移动到赤道,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逐渐变短(但昼长≥夜长),但仍然≥12小时;
③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移动到南回归线,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12小时,并且逐渐变短(昼长≤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④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移动到赤道,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逐渐变长(但昼长≤夜长),但仍然≤12h。
⑤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昼长=夜长=12小时。
图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例题图3 例题
答案:D
精讲精析:(1)分析白天与黑夜的位置。①春分时,晨昏线垂直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因此忽略该地的纬度;②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因此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逐渐由黑夜变为白天(晨线),因此晨线的东侧为白天,西侧为黑夜;③当该地(120°E)由黑夜进入白天时, 则该地的东侧为白天,西侧为黑夜。
(2)分析白昼的范围。①此时为春分,全球昼夜等长,则昼半球占的经度=夜半球占的经度=180°,因此此时白昼的范围为从120°E开始,至120°E向东180°的经线,即为[120°E,120°E+180°],即为[120°E,60°W];②由于东半球的范围为20°W~160°E,因此昼半球与东半球重叠的经度为120°E~160°E,即经度范围为40°,则占全球的比例为:40°÷360°=1/9。
总结东半球、西半球本节例题主要考查了晨昏线的位置、地球自转方向、昼夜长短、东半球与西半球的范围。其中东西半球的范围,并不是以0°经线和180°经线划分,而是以20°W和160°E为界:
①东半球: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的范围,即自西向东依次为20°W~0°~160°E;
②西半球:位于20°W以西、160°E以东的范围,即自东向西依次为20°W~180°~160°E。
图4 东半球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