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林黛玉的转变(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什么转世)

导语:红楼梦:林黛玉从林怼怼如何转变成“合群”的?

林黛玉被视为带有强烈叛逆的率真,不仅只是限于前期的人格特质,其形成原因也不是一种层次上的自觉追求。

【林黛玉是有个人的放纵天性和自由恋爱而逸出了封建礼教的轨道,她的叛逆意识是不自觉和无意识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

一、林黛玉喜欢自己吗

贾宝玉的通灵石头,曾要求一僧一道在自己身上【刻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石头喜不自禁,问道【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好处?】

这时脂砚斋评语【可知若果有奇贵之处,自己亦不知者,若自以奇贵而居,究竟是无真奇贵之人】

黛玉也是一样,向来高傲自恋,由于聪慧善良的缘故,还产生了客观面对个人缺失的自我反省能力,第三十六回的时候,黛玉抽了花谶词写道【莫怨东风当自嗟】,明确暗示了黛玉应该反求诸己,自我反省,怨字表面她都是自寻烦恼,从芙蓉谶主见了这句诗,她自己也笑了。

说明黛玉自己也读懂了这明显的暗示,并欣然接纳。

第三十四回的时候,黛玉顿悟宝玉送旧手帕的心意,不觉神魂驰荡,五内翻腾,如打翻了调味盘一样,百感交集可喜,可悲,可笑,可惧,还有【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

可见林黛玉对自己的每每好哭,以及导致这个现象的多心敏感是有自我反省的,感到惭愧,甚至黛玉自己也不喜欢这样的性格,只是在成长过程中不自觉的养成,成了无可奈何的事情,心中未免更添曲折。

林黛玉不喜欢自己的性格是在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有一段是水路,贾宝玉说【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

黛玉却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这里就很奇怪了,林黛玉的性格比较接近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着缠绵悲伤,如此一来林黛玉不喜欢一个有自我影像的诗人,就好像不喜欢自己一样。

正是由于林黛玉的这种自我反省能力,才能够在贾母宠爱的环境下高傲而不狂妄,矜持而不自私,自我却不自大,【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你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半日说道:“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的这样,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

所以,林黛玉在性格不够成熟的时候,往往因为【我为的是我的心】而不免自我中心,但作为一个正派人物,以及在理解自己的盲点之后,【低头不语】的间接认错,所以脂砚斋评语【若无此悔,便是一个庸俗的小性之女子矣。】

林黛玉灵活多变,在自己不能掌控局面的时候,也会诚心道歉,四十二回的时候,贾母让惜春画出刘姥姥游览大观园的场景,薛宝钗便帮惜春提出了一大堆的画画用的东西,林黛玉又开始淘气,看了清单之后和探春说道:

【黛玉又看了一回单子,笑着拉探春悄悄的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住,说道:“宝姐姐,你还不拧他的嘴?你问问他编排你的话。”宝钗笑道:“不用问,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一面说,一面走上来,把黛玉按在炕上,便要拧他的脸。黛玉笑着忙央告:“好姐姐,饶了我罢!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道轻重,作姐姐的教导我。姐姐不饶我,还求谁去?”众人不知话内有因,都笑道:“说的好可怜见的,连我们也软了,饶了他罢。”宝钗原是和他顽,忽听他又拉扯前番说他胡看杂书的话,便不好再和他厮闹,放起他来。黛玉笑道:“到底是姐姐,要是我,再不饶人的。”宝钗笑指他道:“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

从【要是我,再不饶人的】之说,也清楚的现实了黛玉有着高度的自知之明,深刻了解自己的缺点,只要她不是在赌气任性的情绪下,甚至也会赞美别人的优点,才能赢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伶俐】

就此而言,一味美化林黛玉的心窄口尖,率性莽撞,既是忽略了,也是误解了黛玉的优点并不在这里,更把黛玉贬低为一个不知反省的“庸俗小性女子”。

二、日渐成熟

幼年来到贾府的林黛玉,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灵和性格也日渐成熟,后半部分的林黛玉已经“今非昔比”,除了流泪是前世的宿命,必须哭的合情合理,必须“多愁多病”,因此这依然是林黛玉生活的主要特征。

这一变化的主要转折点,发生在四十二回,延续到四十五回,不但是长期以来宝钗和黛玉之间的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调整,而大幅度转向关键点所在,更是区分林黛玉前期性格,后期性格的分水岭,当时林黛玉十五岁。

四十二回有一大段描写【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院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前所未见的上前亲密的搂着宝钗,一再昵称宝钗是好姐姐,同时保证以后再不说了,从此,黛玉就步上回归传统妇女的方向。

其次,林黛玉是在宝钗说明之前就以“失于检点”定义自己的行为,并为此{满脸飞红,满口央告},可见黛玉的价值观根本就与宝钗是一致的,只是在率性成习之下是偶有脱逸放失的情况,黛玉并不天真无知,宝钗也不是老谋深算,若真心为敌,放任一个千金小姐,不出闺门的女孩,满嘴里说的都是邪书然后招致祸事,岂不是更合情合理。

若真的有意于金玉良缘,皆非真正阴谋家所为,必须说,宝钗纯然是爱人以德的无私提点,否则对林黛玉这个【心较比干多一窍】聪慧的女孩子,实难以突破多疑,猜忌的坚固心防,脂砚斋说【宝钗此一戏,直抵过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 细思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

恰恰是宝钗的提点出于真诚的护卫之心,又与黛玉既有的意识形态相结合,才能在十五岁这个关键的成年发挥重大的影响力,黛玉的性格从此有了飞跃性的进展。

进一步讲,黛玉的“疑癖”何以致之?

“解疑癖”之后又如何转变呢,这些都是深入了解人物之后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疑癖”

黛玉的自省能力使她清楚的把握到因何而在,四十五回中她对宝钗感叹:【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庚辰双行夹批:黛玉才十五岁,记清。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这是黛玉与宝钗交流,黛玉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疑癖,大多来自多心猜忌,因此措施良友,自我耽误,而解除疑癖的这一次劝说,最大的好处在于黛玉意识到一种只有亲人才会有的真爱,不是长辈的宠爱纵容,朋友的友爱,也不是情人的奉迎。

而是以人格的整体成长为责任,以人生的未来幸福为着眼点的逆耳忠言。黛玉说【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黛玉不仅因母亲早逝缺乏母教,而且没有手足兄弟的互相传授经验,丧失了分享,互助,付出的学习机会,以致于在孤立中受限于个人世界,这是“孤儿”的处境使然。

但这只是部分原因,黛玉六岁来到贾府,彼此的教养便已经不是原生家庭的责任,实际上是与贾府有关,所以黛玉才说【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显然是贾母过分的宠溺,以致于黛玉在宠儿的光辉下无人敢指正缺点和不足,以免多心的黛玉生气,让贾母发怒。【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

可见失去了母亲的教导,黛玉又获得了贾母的宠爱,但缺乏儿童成长中所需的管束,导致她在十五岁的时候,竟然都处于无人教导的环境,于是将她于生居来的率真以顺其自然的方式发展,在个人世界里唯我独尊,才形成了读者所熟悉的样子。

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