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现状问题分析怎么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现状问题分析论文)
导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经历十余年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队伍不断壮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地在完善,各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在落实课程计划的同时,我们发现很多的主题研究具有雷同的特点,内容缺乏深层次的挖掘,主题的探究仅限于校内的生活与学习状态,学校的校本课程没有体系化等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现象存在:
现象一:对资源了解得不够深
教师与学生总是零散地知道一些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一旦需要详细的表述时,很难向他人说出历史人文等知识,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很少出门,很难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所见所想
其次,家长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造成信息渠道的闭塞。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大都源自于网上的表述,没有亲身的实践,因此他们的表述大都是表面的现象;内在的、原始的、科技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在开展活动主题的时候,每一位教师几乎都是从零开始,深挖主题的任务非常艰巨。
再者,不能确定具有代表性的乡土资源,很多家长和孩子只能说出生活周围的一些口口相传的知识,这些知识大都是零散的存在,从这些知识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资源时,他们又不能说出它们的不同,它们的特色特点也表述的不够清楚,那么学生在研究的方向中,就会偏离预设的轨道,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现象二:研究的方法单一
在问卷调查法、实践法、访谈法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概念问题。比方说,不少教师对采访法、访谈法的理解有混淆,实践法与问卷调查法有交叉。课前没有做好功课,课堂又解决不了学生的问题,所以师生不能够很好地处理它们的关系,没有清晰的概念描述,造成课堂内容的混乱,因此在新的方法指导课上,很多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仅仅在比较熟悉的方法中研究,主题研究往往在原地打转,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认知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现象三:同一个主题在不同年段的研究目标不清晰
研究过程中,很多教师发现同一个主题方案在中、高年级都可以开展活动,所以高年级的老师经常拿中年级设定的方案在高年级上的非常顺心。从而导致中高年级的研究目标相同,缺乏认知的层次性,这是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相矛盾的,在关键能力的培养中有详细的描述,因此,在后面的研究中,需要让课题组的老师把八大关键核心能力再认识。
缺乏主题的延续性。还有不少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一个主题的研究终止表示着结束,这是片面的观点。正常的研究程序是——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实践论证、最终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后,我们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接着研究这个新的问题,那么只有在不断的研究中,我们才能把问题研究的透彻,才能够深入而又全面地发展自我。
现象四:课堂的反馈评价比较单一
在《纲要》中明确指出,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我们在评价中大都采取教师评价,缺乏他人对自我的认识。在评价的语言表述中比较单一,尤其是在表述怎么好,好在什么地方时,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从自我发现的角度深入地去说。很多时候,学生、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认知与想法放进表达中来。
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多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全体教育人共同努力,做好综合实践活动。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美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