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古建筑侧面(古建筑侧面的三角区叫什么)

导语:中国古建筑中的侧脚与收分

中国古建筑体系采用木结构作为承重结构,一般采用砖泥制作围护结构。因此承重能力对于结构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中国古代的工匠在这方面有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侧脚和收分便是其中之两处,这两个技法均是针对古建筑中的柱子来说的。

五台县南禅寺

收分

在中国古建筑中柱子并不是圆柱体,而是一个被拉长了的圆台体,柱子底部和顶部的直径是不相同的,这样的技法便叫做收分。收分使得柱子显得轻巧灵动、体态轻盈,不呆板。

假设把柱子底部直径叫做D,把柱子顶部直径叫做D1,那么D-D1是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叫做收分量,这个收分量是有规定的,这是古人根据施工经验得出的“经验值”。这里要插播两个概念: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

大式建筑:指宫殿、官衙、府邸等供皇家或者达官贵人使用的建筑。

小式建筑:指民居等供广大人民群众居住使用的建筑。

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根本上是封建社会社会等级化的产物。

大式建筑的收分量为7/1000,小式建筑的收分量为1/100。拿小式建筑举例子,比如说一根柱子高3m,那么它的收分量为3cm,假设其底部直径D为30cm,那么其顶部直径应为27cm。此为收分。

收分示意

侧脚

为了增强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古代工匠将柱头向建筑内部收紧一个量,从而使得从平面上看柱头和柱底的中心不重合。

侧脚示意

由图可知,柱头和柱底在竖直投影方向上相差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叫侧脚量。侧脚量除了和建筑的社会等级有关外,还和建造年代有关系。唐代建筑斗拱雄浑、出檐深远,屋顶部结构重,所以需要更大的承重能力,因此,唐代建筑的侧脚量要大,自宋开始到了明清,斗拱逐渐变小,侧脚量也相应减小,清代小式建筑的侧脚量和收分量相同,均为1/100。还以上文的尺寸为例,3m长的柱子,柱底30cm,柱顶27cm,侧脚量为3cm。

五台县南禅寺大殿是唐代中期建筑,侧脚非常明显

以上是本人对中国古建筑中收分和侧脚的一些理解,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莉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