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的意思(开张天岸马的意思)
导语:开张天岸马,奇逸自成雄
■区潜云 草书横幅 马贺咏马诗四首
■区潜云 草书册页
■区潜云 隶书中堂 易经大畜彖词
■区潜云造像 廖冰兄作 1990年
——略论区潜云草书“横势”艺境的开拓及价值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统筹
在现当代岭南书家群中,区潜云是一个让人十分惊讶的人物!
看他的作品,感会他的创作状态,脑海中很容易立刻闪出诸如“英姿飒爽”“笔落惊风雨”这样的名句,我甚至能很自然地把东坡夫子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从久违的记忆中突然拈出来,当然,我们也会油然地想起岭南书法重镇康有为特别用心书写过的那副对联“开张天岸马,奇逸自成雄”——他的那种精、气、神,直击你的神经、直拨你的心弦、直达你的胸廓,而且还让你激泠许久、寻思良久,这与他同时代大都端庄凝重、温文尔雅的同道相比,不仅大相径庭,而且确乎有那么一种独立特行之态、之势!
郑荣明(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执行主席)
区潜云的书法实践,无论是行书、隶书,还是草书,似乎都表现出一种探索者和先行者的坚毅精神、过人胆魄和宏阔气度
仔细品读,我们发现,区潜云的书法实践,无论是行书、隶书,还是草书,似乎都表现出一种探索者和先行者的坚毅精神、过人胆魄和宏阔气度,而在此精神、胆魄和气度的驱使和贯通中,他的笔墨语言与艺术境界随之生成和凸显的创造性和创新性,都能扑面而来,令观者激赏甚至激动——甚至你完全可以指认出他的许多随意和粗疏,但你依然还是会激赏和激动——当然,这就是“创造”和“创新”的魅力!
区潜云是值得好好品读的,也是需要岭南书法界好好挖掘、研究和传播的!
区潜云的书法,给人刺激最强烈的,无疑是草书。其刺激点,在前文所引的那些词句中,笔者实已隐示,即在于三“境”:其一,用笔特别果断、迅捷、坚劲、挺拔,在飞动、跳荡之中雄健飞扬、英气逼人,因而在笔墨之“境”上既有“英姿飒爽”之风神,又庶几生成“惊风雨”之态势;其二,区潜云似乎特别钟爱将横向线条的伸展度和左右构型的开阔度加以强调,以致很多时候能造成一种视觉上的“满弓”“弦绷”状态,既到处布满“出弦之箭”,雄拔之气毕现,又形成一冲开阔的“布阵”之势,犹如铜墙铁壁,自生横豪之境,所谓“会挽雕弓如满月”“弓如霹雳弦惊”,那种豪放诗词的意境,于此尽可感会也;其三,在区潜云的草书语言和意境中,我们明显地可以捕捉到在“风樯阵马”“快意恩仇”的雄豪背景下他的另一种“天马行空”“唯我独尊”的独特的“偏执”气质——我们也能从他自己的表述中找到注释:“我追求简淡孤洁的风格,孤是独特,洁是皓月无尘,如果能不夹时俗流弊,则自然会生气勃然!”——或许因为英年早逝,区潜云并未真正达至“简淡”,但因为他秉持“独特”,坚定地“不夹时俗流弊”,很好地开发出了自己的创造性,以难得的创新精神,的确真正地在表现“生机勃然”的艺术之境,他的“偏执”气质也就造就了他又一种“奇逸”的艺术品格,这在他那个年代,是少有的,所以,他于此给人的“刺激”,应该是最为深刻的!
因此,或许我们可以化用康有为书写过的那副对联,以“开张天岸马,奇逸自成雄”来比况区潜云的书法艺术境界。
民间书家的自由挥写、文人书家的“我书意造”、“特立”书家的“新理异趣”,大部分都落脚、着力于“外拓”“横势”,这俨然是书法发展历程中的一大“显迹”
从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的角度上看,我以为,区潜云在草书“横势”艺境上的创造性开拓,是值得大书一笔的!
纵向取势和横向取势,无疑是书法艺术在“态势”这个发展走向上的两大脉络,这在行草书中尤见明显。自魏晋以来,整个文人书法系统,“二王”特别是王羲之书风“正统”“主流”意识的压倒性影响,使以“内擫“笔法为核心生成的“纵向取势”,也成为书写态势表现的基本风尚;然自唐代张旭、颜真卿而来,主“外拓”的“横向取势”的新生态翩翩而出,这基本上代表着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种“变革”,而后再由苏黄这一类张扬“写意”精神和自我欲念的“新锐”书家会心传承,代有继者,至明清之际,蔚成大势,既而与“纵向取势”共美于书史,且相融相谐,大大丰富了中国书法的风格和审美,特别是在“空间”这一概念上获得了极大的拓展并成功地走向了“现代艺术”的格局。
在我的考察中,“横向取势”的出现和传承,似乎有四大重要元素,一是民间书风,二是强烈的抒情欲望和写意理念,三是突破甚至挣脱某种“桎梏”的自我表现精神,四是有明显“变革”“塑造”意识的风格追求。此四者,共同的指向,几乎都集中到了“创造”和“创新”层面,最起码也达到了“耳目一新”的“特异”之格——诸如张旭、颜真卿,诸如苏轼、黄庭坚,诸如祝允明、徐渭、傅山,诸如何绍基、康有为、于右任、王蘧常等,这一份“清单”,几乎就是中国书法史上创造、创新的“代言人”,这也让人太“诧异”了吧?!
当然,我们也无需诧异,“外拓”笔法和书写势态的横向延展、宽拓,本身就是十分自然宽松、相当伸展随性、易于表达和表现的一种书写方式,无论是生理结构还是心理状态,这样的自由、开阔的“场景”,对写意、抒情、释放、尽兴、畅达的激发,对创造欲望的提点和创新理念的生发,都是十分理想的,所以,民间书家的自由挥写、文人书家的“我书意造”、“特立”书家的“新理异趣”,大部分都落脚、着力于“外拓”“横势”,这俨然是书法发展历程中的一大“显迹”——这一现象的阐述,大家尽可于书史中加以钩沉,在此不再展开。
“区氏草书”客观上为“穷尽其变”的草书创作打开了一扇豁亮的窗户,拓开了一条合理而又宽畅的路径
笔者特地铺开这几段文字,实际上意向相当明晰——在这里,我们已然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区潜云对书史更替“内核”的通识和对书法创新“密码”释读的敏锐,当这个前提和基础与他自身强烈的“写我”欲望、激越的“不同时流”的创新精神、天马行空般的表现意态一碰撞、二融合、三激发,他的“强势”的笔墨语言和标新立异般的风格形象就特立而出了!
所以,在这个“一碰撞、二融合、三激发”的过程中,区潜云取法、生化、通变的对象和路径自然、油然而必然地指向于三大系列:一是民间书风,他对于简牍书法甚至是敦煌写本书法的效法,一望而知——对于简牍书法,他在隶书的实践中本身就立此为主调,甚至有很明显的将隶书和草书“简牍意趣”互为贯通的走向——但很多人也许未能发现,他的多字草书作品中,似乎隐隐约约地融入了大量的敦煌写本《瑜伽论手记》的笔法和意态,而且循此而辨,愈辨愈显——对于这一“蛛丝马迹”,我们自然惊叹:在区潜云那个年代,有此“犀利”和“敏锐”者,确实是“凤毛麟角”,由此可知他的“不同时流”源于一种高素养的支撑!二是章草古风,这在他的偏于“小草”的形制中也十分显著,这里的章草,既有《急就章》,也有《月仪帖》,更有《出师颂》,多以一种“综合形貌”,用来强调古质古韵,用来提点翩然舒展的风神意趣,更用来表现“简淡孤洁”的风格追求,因为有了这种章草古风,他的“不同时流”也能更加鲜明;三是横向取势,宽松为态、外拓立本的行、草书写体系:行草体貌的创作,颜氏“三稿”的风韵扑面而来,康有为甚至于右任的意态神情也时时耀然而出。而大草的挥运,期然而不期然地涌出或张旭、或祝枝山、或傅山的笔法、笔意、笔趣,激越而跳荡,尽情、快意、畅达乃至狂放,可谓倾心而书、天机毕露!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也许我们可以发现,区潜云对于上述“三大系列”,其实都未有分别进入“专攻”“精研”之境,笔法之“粗疏”在他的大量作品中都可以看出,而且在狂放的大草类创作中尤见明显,但是,我们依然会特别激赏于他的神采、气度,会为他在其中溢出的满满的创新欲望、创造精神而感动、钦佩,更会因为他由此建构出来的大气象、大格局而折服、敬重,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徐渭、傅山、康有为——很显然,区潜云的创作,是一种“大境界”的创作,是以自我认定的美学追求为核心,以强烈的创新欲望为动机,以准确把握书史“新变”内核、链条为基质,以敏锐的创新理念为引领,而进行的融合性、融通式的“创”和“作”,而且,他实践的融简牍、民间写本、章草、颜氏行草书风、大草于一炉,已具有强烈个人风格色彩的“区氏草书”,客观上为几乎已“穷尽其变”的草书创作打开了一扇豁亮的窗户,拓开了一条合理而又宽畅的路径;而且,他在草书“横势”体系的历史创作链条上,通过“民间”“章草”元素的重塑,丰富了这一体系的审美内涵,赋予了这一体系关于“通变”“新理异态”的想象空间!
可惜,天妒英才,若再给区潜云先生十许年,“区氏草书”必能奇雄卓立、威震书坛!对于岭南当代书法史,有区潜云在,“创造”“创新”脉络不息,自是一幸,但仅仅如此,显然是不够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樊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