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袁了凡立命之学观后感(明代袁了凡的立命之学的翻译)

导语:袁了凡“立命之学”

袁了凡“立命之学”

《了凡四训》是国学经典之一,很有影响。它是明朝思想家袁黄,后来改名了凡的作品。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从治心入手,自我修养。

全书四个部分,八个字“立命 改过 积善 谦德”。其思想核心“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透过袁了凡的自述,可以看到他历经五道坎。不管怎样,他还是有福之人,迷惑的时候总会受到世外高人指点。但凡扯到佛教,谁也说不清,总让人觉着神秘,玄玄乎乎。

初道坎。他本来是顺从母亲的要求,放弃科举考试而学医,算是一门手艺,治病救人。也是他父亲的夙愿。但是,在慈云寺,他偶遇了云南孔姓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说他是当官的料,质问他为什么不读书?

随后起卦给他一算,说他什么时候会考上,会怎样等等一番大论。

从那以后,他开始发奋读书,凡遇考试,包括名次,没有超出孔公所料。什么府、州、县以至入国子监读书,顺风顺水,事事如愿。

二道坎。了凡说,孔先生既然给他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也屡试不爽。他深信一切由命,只是早早晚晚时间上的事,就再无妄想,无欲无求了。

因此,在栖霞山上访云谷禅师,他们对坐一室,三昼夜不瞑目。袁了凡淡然坐定,心无波澜。云谷禅师十分不解。了凡说,之所以这样,因为他相信一切是命中注定,就淡然无求,该有的总会到来,耐心等着足以。

云谷禅师很是诧异,本以为你是个豪杰呢,原来不过一个凡夫俗子啊。“但惟凡人有数”;“ 极善之人”,天命不受拘束;“极恶之人”,天命也不受拘束”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云谷问他,你觉着自己能考中皇榜吗?会有子嗣吗?

了凡说不应该。

他说,能中科举的人,那是有福相,自己福薄。因为我没有积累多少功德,而且不能容人,以自己的才智跟人较劲,心太直,口太快,轻言妄谈。有道是,水之清者常无鱼,和气能育万物,我不行。认定自己没有那些福气。

云谷说,既然你对自己的不足那么了若指掌,那一切都能改刷。孟子说“求则得之”。只要反躬内省,功夫放在求己上,就是“求之有道”。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提高自己的德行,可谓是积福。凡是祈天立命,要时时处处认真,慎独。修身,是积德祈天的大事。持之以恒,不得间断,必然灵验。

易经乃是“为君子谋,趋吉避凶”;如果天命有常,怎么趋吉?怎么避凶呢?所以易经开篇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因此袁黄,改名为了凡。听从云谷的建议,采用功过格,每天记录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而且功过相抵,不懈努力。果然应验,1570年,礼部科考,位列第三。

三道坎。他想要个儿子。于是到东塔禅堂访性空、慧空等高人。许诺行三千善事。先后历经十余年,行善事三千件,生下儿子天启。

四道坎。了凡又想考进士,许诺做一万件善事。后来他考中进士,做了宝坻知县。

可是该如何还愿呢?三千件善事,用了十年,该做的做了,实在不知道进一步怎么办?日思夜想,什么时候才能圆满啊。辗转反侧,日思夜想,他夜里做了一个梦,遇到一位神人。于是他跟神人说道,当初许诺做一万件善事,难以完成,为此犯愁。神人说:“只减粮一节,万善俱完”。了凡十分惊异,难以置信。恰好来自五台的幻余禅师到来,把梦里的事说说。幻余说:“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你一个知县,给全县减粮,不就是万民受福吗?

五道坎。那位孔先生老早为了凡算过,他五十三岁上会倒霉,却安然无恙。书上说“天难谌,命靡常”又说“唯命不于常”,不是瞎说的。他深有体会说“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要远近,上下,内外,多思量。“远思扬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