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陈余从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张耳和陈余为何同患难不能共富贵)
导语:刎颈之交的张耳、陈馀为何变为拔剑相杀的仇人?分歧的价值观使然
欢迎关注历史哨声——为您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多元化解读历史!谢谢您的阅读!
配图
秦末汉初的张耳、陈馀,从刎颈之交变成仇人,因此而闻名。司马迁在《史记》解释张耳、陈馀为何从朋友到仇人时是这样说的:
“然耳、馀始居约时,相然信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慕用之诚,后相背之盭也!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盖谓是矣。”
势利之交,这就是司马迁给出的解释。但张耳和陈馀真的是因为争权夺利而化友为敌的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司马迁只看到了张耳、陈馀是成功后关系变坏这一结果,但并没有深入分析导致张耳、陈馀交恶的根本原因——价值观不同。
张耳画像
张耳、陈馀、刘邦之关系
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国大梁人。张耳少年时曾经作为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信陵君死后,张耳亡命到外黄。外黄的一个富家女因为嫌弃自己的丈夫没有能力,就跑回娘家。富家女父亲就对富家女说:你想找个有本事的好老公,就嫁给张耳吧。
于是富家女和老公离婚,嫁给了张耳。张耳因为富家女的家产,得以招收门客,官至外黄令。
在张耳在外黄广招门客时,刘邦曾经作为张耳的门客一段时间。这也是张耳在被陈馀击败后为什么投奔刘邦的原因:
“汉王与我有故。”
陈馀,和张耳一样都是大梁人,少年时就精通儒术。陈馀在赵国苦陉游历时,被富人公乘氏看中,并把女儿嫁给他。
三人年纪大小。刘邦是在公元前256年出生,当年正好是信陵君盗符救赵解围邯郸。张耳在少年时曾经作为信陵君门客。因为信陵君救赵后就居住在赵国,直到公元前247年才回到魏国率军击败秦军。因此,张耳要么在公元前256年之前作为信陵君门客,要么在公元前247年成为信陵君门客。从信陵君在公元前243年去世后张耳逃亡外黄来看,张耳在公元前247年信陵君击败秦军后成为其门客的可能性更大。
公元前243年,刘邦13岁。刘邦寿命61岁。张耳是在公元前202年去世。因此,张耳的年龄应当比刘邦大3、4年左右。三人的年纪大小是:张耳年纪最大,刘邦次之,陈馀最为年少。
张耳、陈馀二人都是年少得志,风流倜傥之人。相比之下,刘邦就比较苦逼了。
陈馀画像
张耳、陈馀的策略
张耳、陈余共同的策略有四:劝陈胜暂缓称王、北收河北、劝武臣称赵王、劝武臣不要攻打关中。陈馀单独的策略有:劝章邯盟约项羽。
陈胜大泽乡起兵后,攻克陈。张耳和陈馀归附陈胜,并劝陈胜暂缓称王:
“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之计,为天下除残。今始至陈而王之,视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如此,野无交兵,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
据咸阳以令诸侯而称帝,这是张耳、陈馀策略的核心。客观的说,张耳、陈馀的策略不能说有错:立六国后,一是壮大自己的势力,二是减轻陈胜遭受秦军攻打的压力,三、由于没有称王,不存在背叛秦国的行为,留有在失败时归顺秦国的后路。
但陈胜没有听从他们二人的建议,也不见得有错。陈,在白起攻克楚国国都郢都之后,就被作为楚国的国都,直到春申君合纵攻秦失败后,楚国才迁都到寿春。因此,陈作为楚国的旧都,楚人势力极大。在曾经的楚国国都复楚,陈胜的号召力和威信将能得到迅速的提升。这对于出身于贫民的陈胜来说,非常关键。如果按照张耳、陈馀的策略,不明不白的灭秦,一来得不到楚人的支持,不能巩固自己的根基,二来名不正言不顺,师出无名。
周围都是楚人势力,你不复楚以满足他们的愿望,你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吗?口口声声说报仇,却不敢喊出报仇口号?这是张耳、陈馀暂缓陈胜称王策略所没有想到的现实情形。
用一句话,来说张耳、陈余暂缓称王策略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张耳、陈馀在陈胜拒绝他们的暂缓称王建议后,又提出了北收河北的建议:
“大王兴梁、楚,务在入关,未及收河北也。臣尝游赵,知其豪桀,愿请奇兵略赵地。”
从“臣尝游赵”一语来看,这个计策应当是陈馀提出的计策,当然张耳也同意和参与。
客观的来说,这条北收河北的策略,对于张耳、陈馀二人建功立业的机会,对于陈胜却是极大的失策。
“大王兴梁、楚,务在入关”,这说出了陈胜当时最正确的中心策略:占据楚、魏故地,攻打关中。对于河北的秦军,最佳的策略就是以黄河这个天然屏障作为防线。
谨守黄河,稳固魏楚地,攻打关中,这才是陈胜当时最佳的策略。只要河北秦军过不了黄河,称齐王的田儋会成为河北秦军的主要目标。如此,黄河以北是田儋和河北秦军作战,黄河以南是陈胜和秦军作战。在秦国两路作战下,章邯想要轻松击败陈胜,非常困难。
因此,如果陈胜拒绝张耳、陈馀的北收河北策略,固守黄河,稳固魏楚地,西攻关中,即便不能成功入关中灭秦,陈胜的张楚国不会几个月就灭亡,而是和秦国一样成为割据政权。以张楚的号召力,秦国即便能够存活,也只能拥有关中和巴蜀这些老秦国土地,山东重新出现新的割据诸侯,而盟主就是陈胜的张楚。采纳北收河北的策略,是张耳、陈馀的成功,陈胜的失策。
劝武臣称赵王的策略。《史记》、《汉书》记载,张耳、陈馀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陈胜听信谗言诛杀徇地的将军(指陈胜处死立襄疆为楚王的葛婴),二是怨恨陈胜不任命他们为将军。
先看张耳、陈馀的建议内容:
“陈王非必立六国后。今将军下赵数十城,独介居河北,不王无以填之。且陈王听谗,还报,恐不得脱于祸。愿将军毋失时。”
从上面的内容来看,张耳、陈馀劝武臣称赵王的最大原因,其实是执行他们在劝陈胜暂缓称王策略。“陈王非必立六国后”、“ 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这两句话都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树党以抗衡秦军。
先前张耳、陈馀劝陈胜立六国后,现在他们又说不一定要立六国之后为王,原因何在呢?原因在于武臣和陈胜的关系:“以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陈胜和武臣关系非常好,陈胜非常信任武臣。这也陈胜为什么任命武臣为将军而不任命张耳、陈馀为将军北收河北的原因,也是张耳、陈馀为什么劝武臣称王的原因。因为张耳、陈馀认为既然陈胜和武臣都是非常好的朋友,陈胜自然不会反对武臣称王,进而达成树党的目的。
张耳、陈馀劝武臣称赵王,看似是背叛了陈胜,但实际上是执行他们给陈胜的立六国后以树党建议。在他们看来,作为好朋友,陈胜应当不反对武臣称王作为盟友。
张耳、陈馀劝武臣不要听从陈胜要求派兵攻打关中的建议,是在陈胜拘押武臣家属、以张耳儿子张傲为人质的情形下,对当时形势所提出的一个纵横策略:以秦制约张楚,形成秦、张楚、赵、齐四国的割据局面。
陈馀在巨鹿之战、章邯和项羽两军相持时写书信劝降章邯,由于是宣传文书,就不多加评论。有意思的是,陈馀是在张耳收了陈馀大将军印信之后才写信给章邯的——当时陈馀跟随他的数百部下正在打鱼狩猎呢!
在张耳、陈馀二人的政治价值观里,皇帝+诸侯模式才是当时理想的治理模式。劝陈胜暂缓称王,北上收河北地,劝武臣称王等策略,看似目的不一,其实都是服务于皇帝+诸侯治理模式的这个终极目的。
按照张耳、陈馀的看法,陈胜应该先树立诸侯增强自己的实力、削弱秦朝势力,最后占据关中而称帝。
“据咸阳以令诸侯,则帝业成矣”
这句话真实反映了张耳、陈馀的政治理想。
配图
巨鹿之战背后的价值观分歧
从巨鹿之战时,张耳被王离大军包围在巨鹿城、派人要求当时率领几万军驻扎在巨鹿城北的陈馀相救时,张耳和陈馀的对话,就反应出了张耳和陈馀不同的价值观。
张耳的话语:
“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胡不赴秦俱死?且什有一二相全。”
张耳所派使者张黡、陈释的话语:
“事已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后虑!”
从上面张耳一方的话语来看,张耳是一个固执不变通的理想主义者。在张耳看来,既然陈馀和他约定同年同日死,就应当履行诺言,死也要死在一起。何况在张耳看来,陈馀率军相救张耳有10%—20%的成功机率,即“且什有一二相全。”
面对陈馀认为大家一起死毫无益处时,张耳一方认为:既然约定同死,有无益处,管它那么多呢,践诺才是最重要的,即“安知后虑”
从陈馀的话语来看,陈馀是一个善于变通的现实主义者。在陈馀看来,大家揽在一起死毫无益处,何况自己活着,还可以为赵王歇和张耳等人报仇。大家一起死,不过是丢多一块肉给老虎吃,毫无意义。
“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俱死,如以肉喂虎,何益?”
从张耳不信陈馀所说的张黡、陈释率军救巨鹿而死的说法、张耳收去陈馀大将军印信这两件事情来看,巨鹿之战验证了张耳、陈馀不一样的价值观。
信守承诺,说得做到,不以现实利益为标准,这是张耳的信念。以现实利益为标准,不做毫无意义的虚事,这是陈馀的信念。在巨鹿之战前的张耳、陈馀,看似价值观相同,实际上是以感情来维持,并不是拥有相同的价值观。
综述,张耳、陈馀二人虽然是感情深厚的朋友,但价值观并不相同:张耳是一个如信陵君一样践诺的理想主义者,陈馀是一个善于变通的现实主义者。在没有巨鹿之战这样的生死关头,二人的价值观分歧也许并不会出现,继续掩盖在二人的深厚感情之下。
少年得志,是张耳和陈馀相同的地方。从能力上来说,张耳擅长治理,陈馀擅长军事,二人的将相配合是二人取得成功的原因。这也是张耳离开了陈馀后,就不再有什么功绩的原因。而陈馀离开了张耳,依然能够取得功绩。因此来说,陈馀的能力比张耳要胜出一筹。
本来张耳和陈馀的相互配合,可以让二人在秦末汉初赢得更大的功绩。如果没有巨鹿之战的生死关头所显露的价值观分歧,张耳、陈馀继续配合,以二人的威名和能力,刘邦很难击败项羽一统天下。这从张耳、陈馀的以秦制张楚策略就可以看出端倪。
皇帝+诸侯治理模式,是张耳、陈馀的理想政治模式。如果二人没有分裂,不过是把陈胜的张楚替换为项羽的西楚而已,性质并没有改变。从形势上来说,刘邦能够击败项羽,除了军事上的偷袭之外,还在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第三方来制约刘邦的汉和项羽的西楚。张耳和陈馀的配合,能够让赵国成为这个强有力的第三方。
占据着河内、河北、燕、代四地的赵国,拥有足够的势力制约刘邦的汉和项羽的西楚,何况还有一个田荣的齐国。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