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碧涧流红叶中涧的读音(碧涧流红叶拼音)

导语:林逋这首五律: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听芭蕉夜雨,叹时光匆匆

林逋是通晓经史百家的宋初诗人,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他擅长书法绘画,陆游赞其书法“高绝圣人”。不过林逋也是一位诗歌大家,一生作诗三百余首,内容包括咏物、送别、酬唱等许多方面。

林逋十岁时,父母相继过世,与兄长相依为命,生性逸傲,唯读书为上,不慕荣利,自甘贫困,隐逸西湖孤山时,谢绝出仕为官,植梅养鹤,被人称作“梅妻鹤子”。

他曾说:“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他的庭院中有梅树千株,在《山园小梅》中有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咏梅佳句。

林逋虽是隐士,但并不是隐居不出,偶尔他也会出门散心,徜徉在青山绿水见,在幽静的山林中,亲近山水花木,像陶渊明一样,给自己的心灵找到栖息地。这一首五言律诗《宿洞霄宫》,就是林逋夜宿山林的佳作,全诗如下:

宿洞霄宫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题解:

诗题为“宿洞霄宫” ,点名了诗人写作对象是洞霄宫。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西南大涤山,唐宋代时也是游览避暑胜地。唐代在此地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道家认为,洞霄宫是第七十二福地。宋朝官员退休后,常常挂一个“提举洞霄宫”的虚职,可见名气不小。诗人以《宿洞霄宫》为题,说明这是一首游览留宿诗。

注释:

1. 秋山:此处的山,指的是大涤山。

2. 无垠:无边无尽,没有尽头。

3. 涧:山间小溪。

4. 乱蝉:乱,形容蝉多。

赏析:

首联“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前两句连用两个“秋”字,点名游览时间是在秋天。起句总揽概括游览地点,继而写出因秋感怀。大涤山之大,一眼望不尽,诗人的心情更是十分快意,山无边,思无垠,山中移步换景,秋思随景而生,也随景而变。

一叶落而知秋。秋季是由夏转冬的过度,也是天地万物由盛转衰的季节。秋风一起,大自然万物逐渐凋敝,在收获了应该收获的作物之后,天地之间逐渐萧索肃穆,北雁南归,离家在外的人,很容易借景生情,思念家乡。

《汉乐府长歌行》中说:“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很多人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令人欣喜。人们唯恐秋天来的太早,树叶枯黄,万物衰败,令人郁闷。

可是人们忘记了,正是因为大自然的四季轮回,春、夏、秋、冬才有了不同的色彩和景致,没有哪一个季节最好,也没有哪一个季节最坏。诗人在这首《宿洞霄宫》的起句,就直笔写秋,秋意秋思,在胸中起伏不定,把客观景物和内心感受安顿在首句,引发读者的思考。

颔联“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这两句可谓色彩斑斓,把山中秋景尽收眼底。首先诗人仅用十个字,却写出了“碧”、“红”、“青”、“白”四种不同的颜色,诗人手中似有画笔,把秋山、秋水、秋叶、秋云层层晕染,如彩绘一般,浓淡相间,枯淡有致。

另外,这两句的两个动词“流”和“点”用的极其生动活泼,“涧”是碧绿色,碧水中却有红叶流出;“林”是青翠色,却映衬着白云朵朵。色彩的对比强烈,绚烂的秋景如此明亮,光彩夺目,令人流连忘返。

南北朝陶弘景诗中云:“山中何所有?岭上白云多”,山中景色众多,但诗人偏偏喜欢白云,颇有闲云野鹤之意。这首诗中的“白云”同样具有隐逸情怀。

其三,诗人善于运用独特的视角写景致的变化。俗话说,水往低处流。所以诗人以俯视的角度写“碧涧”,看到了碧涧中的红叶,场景是活的,是极具动感的。然后视角发生了转变,从俯视变为仰视,才看到“青林”上点缀的“白云”,场景是静景。“流红叶”暗喻时光之匆忙,“点白云”暗喻诗人之闲适。诗人在俯仰之间,动静结合,感受时光匆匆,岁月静好。

颈联“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联虽然仍在写景,但没有接续前面的秋光绚烂,而是转笔写秋之明净。薄暮十分,飞鸟在树荫下徘徊,日薄西山,树上的蝉声依旧躁闹。

“凉阴”和“落日”点出日已西斜,时间已近黄昏,呼应诗题“宿洞霄宫”的“宿”,为下一联做好铺垫。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转到了傍晚,凉阴飞鸟呼应上一联的山上白云,蝉声纷乱呼应上一联碧涧奔腾,诗人不露痕迹把时间写得层次分明,把景致安排的疏密不同,可谓匠心写景,融情入景,紧扣“秋”意,思绪起伏。

尾联“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这首诗先不写宿而写游,尾句才点出诗题的“宿”,虽然是大多数游览留宿诗的写法,但这首诗的结尾意味深长。诗人留宿洞霄宫,还未到就寝十分,秋雨敲窗,夜雨芭蕉,不知道谁能和自己共闻此声?

诗人尾联写“宿”,但又不直接写夜宿,而是宕开一层,从洞霄宫的芭蕉写起。芭蕉的叶子比较宽大,雨落芭蕉,会产生特殊的声音,容易让人生发愁情,引发孤独寂寞之感。即便不下雨,只要有风,芭蕉叶也会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

诗人在这首诗中写“芭蕉雨”,未必真的下雨,也有可能是风吹蕉叶,产生了类似芭蕉雨的声音,这是虚拟听雨来实写住宿。这种虚写和秋雨打在芭蕉叶上,实际产生的响声如出一辙,诗人遐思悠悠,即有对洞霄宫美景的喜爱,也透露了作为隐士的一种孤寂,空山寂静,别有韵味。

诗的首联的“秋思亦无垠”和尾句“何人枕上闻?”相互呼应,诗人一定知道,在秋夜秋风中,一定还有跟他一样,孤枕难眠,卧听“芭蕉雨”的人,如此奇思妙想,令人叹服。

林逋这首《宿洞霄宫》写得工巧细致、闲远冲淡,如其为人。对偶整齐,层次分明,动静结合,善于变换视角,把景与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韵味无穷。梅尧臣在《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中评价林逋的诗“咏之令人忘百事”,这首诗真的有如此魅力吗?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