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得少怎么加强喂养(宝宝吃的少正常吗)
导语:喂养案例分析(46)——宝宝吃得少,看着瘦,是没吃饱吗?
今天分享的这个案例
是一位职场妈妈的问题
妈妈白天上班照顾不到宝宝
对于孩子的一些日常表现缺乏了解
有时难免焦虑
只要放平心态
想办法做好记录
一样能够解决问题
希望今天的案例
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
1岁女宝吃的很少,体格也比较瘦小,怎么判断孩子已经吃饱了?小时孩子吃得还挺好的,吸管碗用起来也很方便,后来有一段时间阿姨说孩子太难带了,什么都不吃,我还要上班不能一直陪着她。我问阿姨给孩子做什么辅食,如何喂养,发现快8个月了,她还在吃米粉,或者煮很烂的面条,而且还拿勺一口一口喂她……
我让阿姨把辅食改成蝴蝶面或者蒸糕、馄饨、小包子、玉米汁蒸蛋之类的,被她抓的到处都是,但是她吃得特别开心。
现在吃得不多,体格也比较瘦小,怎么判断她吃饱了呢?
孩子是母乳?喂饭么?
先说小时候喂养的问题,关于吸管碗:
这种吸管碗的问题在于如果米粉比较稠,孩子是吸不动的,所以家长往往会把辅食做成细腻的糊状,而且要水比较多,让孩子喝。这样孩子是不需要咀嚼的,依旧是吸吮,感受不到颗粒影响吞咽-咀嚼的过渡。
而快8个月吃米粉,煮很烂的面条,这个进度其实还算是马马虎虎,7个多月的宝宝肯定是无法自己吃完一餐的,家长辅助喂也正常。
问题在于,孩子现在吃得怎么样?上面说孩子吃蝴蝶面、蒸糕,馄饨,玉米汁蒸蛋,看起来是块状,实际上这些食物全部是松软,水分大,易吞咽的食物,对吞咽-咀嚼没有太大的帮助。蒸糕入口就化了,蝴蝶面、馄饨和蒸蛋,水分足,入口“呲溜”一下就能咽了,而且水分多,食物密度小,看起来孩子吃了很多,但是不扛饿,孩子很快就饿了,饿了怎么办呢?给奶,给水果,给零食,一顿辅食没吃好,很可能一天的喝奶时间都被打乱了。
而如果确实如妈妈所说从8个月开始让孩子自己抓着吃的话,你应该很容易判断出孩子到底吃饱没有。吃饱了,她就不再抓着食物往自己嘴里送了,对吧。
孩子吃得少,不一定是没吃饱,现在也不至于家里揭不开锅孩子连吃得都供应不上。你先看看下面几条自己做好了没有
1、食物的营养素密度
营养素密度是指食品中该营养素含量与其能量相比,能满足人体营养素供给量的程度。辅食食材应该优先考虑高营养素密度食物。孩子的胃容积是有限的,一餐能吃下的量并不多,一岁的孩子处在学步阶段,活动量增加了,对热量的需求也比以前大。如果依然是按照以前的辅食搭配,蒸糕、蒸蛋、蝴蝶面这些,汤汤水水多,孩子喝汤水就喝饱了,吃不下别的,营养和热量都不够。
下面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7~24月龄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你可以对照看看孩子一天的食物搭配营养如何
下面是我们的一岁宝宝学员制作的一餐,你对照看看自己给孩子做的一餐,食材的颗粒度、搭配等等
如果是这样干稀搭配,两道菜品加主食的一餐,和蝴蝶面、蒸糕、蒸蛋相比,热量和营养都要好很多。
2、从辅助喂慢慢过渡到让孩子自主进餐
不易判断出孩子吃饱没有,大部分是因为家长给多少孩子吃多少,家长喂饭的多见,被长期喂饭的宝宝大多看起来不知道饥饱。3岁以下的孩子,对食物的专注力和感受力更强,所以孩子吃饱了,很满足,会觉得是肚子或者胃塞满了。当食物进入胃部时,迷走神经就会向大脑报告说“你开始感觉饱了”。胃部有“膨胀”感是饱足感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长期被喂饭的孩子,吃饭时注意力往往不在食物上,也不容易察觉到身体的这种感受。吃饭对他来说,只是条件反射的张嘴,闭嘴,注意力也许在玩具上,也许在动画片上,也许在想别的,忽视了身体的感受就不容易判断什么时候该停止吃。
所以妈妈要做的第二点,是实实在在的让孩子尝试自己吃,坐餐椅,提供餐盘、餐具,让孩子自己抓捏食物,家长辅助喂,随着孩子使用餐具越来越熟练,家长减少辅助喂的次数,最后过渡到让孩子自己吃完一餐。
3、坚持原则,规律作息。
三餐吃得不好,还是要看一下孩子是不是零食多、水果多,或者作息乱。
建议妈妈连续记录孩子的饮食和作息3-7天,孩子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喝奶,几点吃水,几点户外活动等等,每次喝奶的量,吃东西的量都做好记录,相信妈妈能看出一些问题。
零食、水果如果超量给了会影响孩子的正餐食欲,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作息乱是什么呢?比如孩子今天起床晚了,第一餐时间乱了,就可能影响全天的餐次安排,早餐时间晚了,如果还按照原来的安排,要么早餐吃得比较潦草,中间正常安排奶和加餐,孩子午饭时间可能就没有食欲,要么早餐吃饱了,再加上加餐,还是会影响午餐的食欲,午饭吃得不好,下午很快就饿了,如果家长再额外增加加餐,就容易影响晚餐,于是这一天都乱了。所以要注意让孩子保持比较规律的作息。
关于零食的原则和方法建议,妈妈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的内容,非常实用:
吃不够,不给闹,外出要,宝宝吃零食到底怎么办?
4、注意奶量和喝奶的时间,增加运动量
1岁左右的宝宝全天的奶量在500~700毫升左右比较合适,母乳亲喂的宝宝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妈妈很难做到定时喂奶,因为不需要冲洗奶瓶、冲奶粉,妈妈就相当于一个“人形奶瓶”,所以宝宝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或者只要哭闹一下就能吃奶还是比较常见的,“零食奶”、“迷糊奶”多了,肯定也是影响孩子正餐食欲的。
另外如果白天是母乳瓶喂,晚上妈妈亲喂,也可能出现孩子白天喝的少,晚上因为出牙或者需要安抚,妈妈在身边,夜里宝宝猛吃的情况。这样夜里吃饱了吃撑了,也会影响第二天早餐的食欲。
运动量少,消耗少,孩子吃得少是肯定的。所以也要注意增加孩子的运动量。
最后,回答这个问题,怎么判断孩子已经吃饱了?
相信妈妈看完上面的内容,应该不会太纠结于这个问题了吧?吃得少是问题的根源,妈妈应该去分析孩子为什么吃得少,而不是关注怎么判断孩子吃饱了没有。小婴儿都是知道饥饱的,否则就会毫无限制地吃奶,给多少喝多少,长期被喂饭的宝宝对“饱”的感受可能没那么深刻,但也不是大胃王似的塞多少饭她都能全部吃光,吃到一定程度,你再强迫她吃,她肯定也是拒绝的。
妈妈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要上班,带孩子的时间不多。那么就建议妈妈每次都用固定的碗和盘子来盛取食物,刚开始不熟悉,可以在开饭前把给孩子的食物拍照,吃完之后剩下的食物再拍照,这样有个比较,连续记录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孩子的食量其实基本上是固定的,妈妈对她一餐能吃多少,心里大概就有数了。
问题的关键还是解决孩子吃得少的问题,同时给孩子提供营养搭配合理、适合孩子吞咽-咀嚼过渡阶段的食物,让她每一口都吃得下,吃得营养。
希望我的建议对妈妈有帮助。
本文内容由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