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封同姓王(刘邦为什么要分封同姓诸侯王)
导语:刘邦为什么要留下一大堆同姓诸侯王让子孙费尽心思来解决?!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如是说:
汉兴,序二等。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
楚汉相争之时,时为汉王的刘邦虽然遵从张良的劝说不立六国王室后裔,但是封建(封邦建国)的制度并不会因为主观上的想法而终止,这是因为恰如张良劝说刘邦所说的『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也就是说无论是刘邦军中的将士还是刘邦的盟友合作伙伴,之所以辗转南北为刘邦的胜利浴血奋战,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期望着他日胜利之时能够分茅裂土封王封侯。
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张良(右一)是刘邦最重要的谋臣之一
从刘邦的角度,与其说是因为有鉴于亡秦不封建子弟因而孤立而亡的教训,或者希望学习周朝亲亲尊贤的先例,不如说实在是不得不封王封侯,来满足合作伙伴的期待。
楚汉相争时期各方势力形势图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详细介绍了汉初的诸侯王。
西汉初期封王的一共有8人:
韩信初封为齐王,都临淄,后来又改封为楚王,封地在淮北,都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
张耳为赵王,都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
英布为淮南王,都六(今安徽省六安市北西古城)。
彭越为梁王,封地在魏国故地,都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后徙封至太原,都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
卢绾为燕王,都蓟。
吴芮为长沙王,封地包括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诸地,都临湘。
无诸为闽粤王,封地是闽中地,都冶(今福建省福州市一带)。
刘邦分封的异姓功臣诸侯王
刘邦虽然这样分封,但是其中仍然包括了不得已承认现状的因素,因此心中当然担忧异姓诸侯王的反侧,所以功高如韩信、彭越,亲厚如卢绾、张敖(张耳子,刘邦的女婿),都不得不次第设法剪除。
我们仔细考察刘邦晚年时期的诸侯王情况,大致如下:
楚王刘交,刘邦之弟,高祖六年(前201)封。
齐王刘肥,刘邦之子,高祖六年(前201)封。
赵王刘如意,刘邦之子,高祖九年(前198)封。
淮南王刘长,刘邦之子,高祖十一年(前196)封。
梁王刘恢,刘邦之子,高祖十一年(前196)封。
代王刘恒,刘邦之子,高祖十一年(前196)封。
吴王刘濞,刘邦二哥刘仲之子,刘邦之侄,高祖十二年(前195)封。
燕王刘建,刘邦子,高祖十二年(前195)封。
长沙王吴臣,长沙王吴芮的后裔。
马王堆汉墓帛画其实就是长沙国的物品
我们不难发现,刘邦晚年的10个诸侯王除了长沙王是异姓诸侯王之外,剩下的9个诸侯王都是刘姓诸王,但是这9个诸侯王并不是在刘邦剪除韩信、英布等异姓功臣诸侯王之后才封建的,事实上,早在高祖六年(前201),刘交、刘肥已经被封为王,而赵王刘如意也是在3年后被封为王的,在这个意义上其实可以说刘邦是在边剪除异姓功臣诸侯王边在培植刘姓诸侯王。
我们也发现,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的封建刘姓诸王相对比较密集,这一年封了淮南王、梁王和代王,也就是在这一年,刘邦在攻击卢绾时,与大臣誓曰:『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这也就是所谓的『白马之盟』。
刘邦分封的同姓诸侯王
如果站在文帝、景帝、武帝或者贾谊、晁错、主父偃等人的立场,刘邦的封建同姓诸侯王似乎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既然封建同姓诸侯王最后也会导致中央实际控制地域和财政的薄弱微小,甚至最终引发诸侯王和朝廷之间的军事冲突,那么刘邦何以不在剪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索性以天下为郡县,而要走封刘姓为王这一条弯路?!
其实,《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倒是提到了这个问题:
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谷、泗,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
司马迁很清楚地指出当时汉朝朝廷实际控制的郡县数目并不大,只有15个郡——清朝历史学家全祖望曾经在《汉书地理志稽疑》中指出汉初天子自有者有18郡,无论是15郡还是18郡,都说明西汉皇帝控制的区域不大,但是为什么刘邦宁可让诸侯王享有膏腴之地,而自我削减地盘呢?!
司马迁同样在《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做出了回答:
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刘邦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广建同姓诸侯王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做到太史公所谓的『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这其中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在当时,各地的民众和地方势力都对本地域的王具有一定的忠诚度,而这种忠诚度本身是朴素的诚朴的,和桑梓之情、地方利益密不可分,比如项羽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鲁地在项羽死后始终不肯归降(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就是这一类型的感情。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当时的刘邦只能用自己的同姓亲族为王来迎合和顺应这种朴素的忠诚度,这也就是刘邦不得不封建诸王的根本原因,即使由此引发的问题未来需要后世子孙来解决。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彤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