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什么是四川羌居之乡(四川羌族是哪里)

导语:什么是四川羌居

史前时期——庐居

根据考古所得的资料,仰韶文化时期,羌族属于游牧民族,采用最原始的帐篷居住模式,也就是现在的庐居,内部以中柱为特色。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张良皋教授在《建筑与文化》一书中谈到,羌族从西部游牧南迁岷江上游河谷,即今羌族聚居地区,保留北方游牧时期居住形态的遗制;同时还着说:“帐幕源于庐居,人们公认这是游牧民族的居住方式,中央一柱,四根绳索,就可顶起‘庐’,成为我国最古老的“攒尖一顶”。

伞式棚屋

夏商周时期——棚屋

华夏族是以夏、商、姬、姜四大族氏为主,融合其他一些民族部落而形成,其中,夏、姬、姜皆属古羌系列,商为东夷族。远古时代,西羌、东夷主政中华,西羌占了绝大多数。我们习惯上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汉族的始族是黄帝,羌人的始族是炎帝,羌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始祖之一。1977 年发现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位于高原东部,与四川邻近,接近青海。遗址在约 l 万平方米的面积上,密布着房屋、窑穴、以及会炕。

矩形棚屋

秦汉时期——平房

平房是羌族民居演变的第三个阶段,包括木墙平房和石墙平房两种,后期发展有楼房。秦国商鞅变法以后,家庭形态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由男女混杂同居的大家庭,变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人口规模较小。

平房

唐宋时期——邛笼与石砌民居

唐宋时期,羌族稳定居住在西蜀的岷江游河谷地带,“冉駹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曰:筇笼。”《隋书》:“其巢室高十余丈,下至五六丈。每级长余,以木隔之。其下方三四步,巢上方二三步,状似浮图。于下级开小门,从内上通夜必关闭,以防贼盗”从以上文献记载,石砌羌族民居在唐宋已经普及。羌家多层的叫:基俄勒,俗称:碉楼。两层的叫:基索。筇笼初期属居住与防御兼备的建筑。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的,棱角突出即可防御,亦可贮粮,顶位平台,多建在住房旁。就地取材,不绘图、不吊线全凭精湛高超的建筑技艺,由石与黄泥砌成,亦有黄土筑成的,层次不一,结构严密,棱角整齐,坚固耐久实用,冬暖夏凉。

楼房

王泰昌官寨

明清时期——碉楼与官寨

明清时期,羌族在是民居大发展的时期。明朝遗存很少,清代遗存较多,其类型有邛笼、碉楼、平座夹板等类型,外形变化有致,空间形态十分优美,面积大至数百平方米,小则仅百平方米左右。内部空间的组合和划割千姿百态:既有四合院格局,也有下沉式窑洞。又有受汉族堂屋影响,中开三门六扇,设汉族“天地君亲师”位,同时又有“角角神”,因而使火塘和神位分移不同房间者,主室布置陈设丰富庞杂,其它空间自由随意。于是出现了统一的楼层,较统一的外观,但是在平面与内空间组合上,几乎家家不同。在土司制度后修建的,还有集办公和居住为一体的民居形态,官寨。

由此可见,羌族民居演变有如下几个阶段:洞穴-伞式窝棚-木构架窝棚-土石木平房-土石楼房;平面由洞穴-半地穴-地面-离地高楼演进;营建技术由简单向复杂,建筑面积由小到大,建筑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