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亭子顶部结构叫什么(亭子的顶叫什么)

导语:耀发|亭子顶的结构

《释名》云:“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在功能上,亭子最初是供人途中休息的地方,后来随着不断的发展,其功能也日渐丰富起来。汉代以前,大多是驿亭、报警亭,钉子形体较高大。魏晋以后,出现了供人游赏的小亭。从此,亭子不但解决了人们在游赏活动的过程中,驻足休息、纳凉避雨、纵目眺望的需要,还成为了一种点景建筑。唐宋以后,亭子的造型愈加丰富起来,建造也更为精细考究。亭子渐渐以其玲珑美丽、丰富多彩的形象与园林中的其他建筑、山水、绿化等相结合,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在我国传统园林尤其是江浙一带的私家园林及广东的岭南园林等规模较小的园林中,亭子的作用尤为重要,有些亭子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或构图的中心,为自然山水“增美”的重要点缀品,其式样因而不拘一格,多姿多彩。

《园冶》有云亭:“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至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而促使亭子式样多变的因素中,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屋顶部分。

亭子屋顶的形式变化丰富,有攒尖顶(圆形攒尖顶、方形攒尖顶、八角攒尖顶、三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十字顶、卷棚顶等,其中又以攒尖顶应用最为广泛。也有用平顶式的,现代用钢筋混凝土作平顶式亭较多,也有不少仿攒尖顶、歇山顶等形式。

一、攒尖顶结构构造上比较特殊。一般应用于正多边形(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等)和圆形平面的亭子上。攒尖顶的各戗脊由各柱中向中心上方逐渐集中成一尖顶,用“顶饰”来结束,成伞状。屋顶的檐角一般反翘,北方起翘比较轻微,显得平缓、持重;南方戗角兜转耸起,如半月形翘得很高,显得轻巧雅逸。

二、横梁构件——梁架系统攒尖顶的结构作法,是木结构的梁架系统。攒尖构件是形成斜坡尖顶的构件,它包括角梁、由戗、雷公柱等。

(1) 角梁:由老角梁和仔角梁组成,老角梁的前段搁置在檐檩上,后端作成槐口与仔角梁一起扣在金檩上。

(2) 由戗:因为攒尖顶是一个坡屋面,从檐步架到脊步架的坡度是变化的,故角梁只能设在檐步架内,然后在仔角梁的尾端再接由戗,由戗的尾端与雷公柱榫接。

(3) 雷公柱:即支承攒尖顶顶尖的木柱,支承雷公柱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由戗支撑法,即由各角梁后面延伸的由戗支承,使雷公柱悬空垂立,一般小型亭子都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是在雷公柱下面设置太平梁作为支承,太平梁安放在金檩上,这种方法多用于屋面荷重较大的亭子建筑。

按清式作法,方形的亭子,先在四角安抹角梁以构成梁架,在抹角梁的正中立童柱或木墩,然后在其上安檩枋,叠落至顶安“雷公柱”。雷公柱的上端伸出屋面作顶饰,称为“室顶”、“宝瓶”等,瓦制或琉璃制,下端隐在天花内,或露出雕成旋纹,莲瓣之类。

对于六角亭、八角亭,最重要的是先将檩子的步架定好,两根平行的长扒梁搁在两头的柱子上,在其上搭短扒梁,然后在放射形角梁与扒梁的水平交点处承以童柱或木墩。这种用长扒梁及短扒梁互相叠落的作法,在长扒梁过长时显然是不经济的。

而对于圆形的亭子,横梁构件作法则为,在进深方向,于檐柱位置的檐檩上施放长趴梁,再在长趴梁上垂直安装短趴梁。然后按金檩的位置,在趴梁上摆放檩惋木块,再将圆弧形金檩安放在檩惋块里,金檩应分段制作,每一(或二)段的长度,应按檩惋块之间的圆弧距离确定,要使金檩的接头落实在檩惋块内。然后,在金檩圈中心线上设置一根太平梁,作为雷公柱的支承构件。再在太平梁的中心(即整个亭子的中心)位置上竖立雷公柱,雷公柱由斜撑在金檩上的由戗支撑稳固。由戗的下端卡顶住金檩,上端与雷公柱榫接。

三、翼角北方的宫式建筑,翼角的做法从宋到清都是不高翘的。一般是仔角梁贴伏在老角梁背上,前段稍微昂起,翼角的出椽(chuan)也是斜出并逐渐向角梁处抬高,以构成平面上及立面上的曲势,它和屋面的曲线一起形成了中国建筑所特有的造型美。

(一)北方翼角作法江南的屋角反翘式样通常分为嫩戗发戗和水戗发戗两种。嫩戗发戗的构造比较复杂,老戗的下端伸出于檐柱之外,在它的尽头上向 外斜向 镶合嫩戗,用菱角木、箴木、扁檐木等把嫩戗与老戗固牢,这样就使屋檐两端升起较大,形成展翅欲飞的趋势。水戗发戗没有嫩戗,木构件本身不起翘,仅戗脊端头利用铁板及泥灰形成翘角,屋檐也基本上是平直的,因此构件比较简便。(二)南方翼角作法岭南园林中的建筑,体型一般轻快,通透开敞、体量较小。出檐翼角,没有北方用老角梁仔角梁的沉重,也不如江南戗出的纤巧,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做法,构造简易,造型轮廓柔和稳定,比较朴实。

四、屋面屋面构造,除桁椽等外一般为铺瓦作脊。小青瓦即黛瓦为主要采用形式,它庄重、质朴、典雅、俊逸等特色使其运用遍及大江南北。考究的或官式建筑则多用筒瓦及琉璃瓦。黛瓦瓦底于檐口处置下垂的尖圆形的滴水瓦,它们使亭子的檐口部位形成了细致的花边,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了生动的影界。

解放以后,利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或预制结构,作成几块薄壳组成亭子的屋面,用水泥作成瓦垅,各种局部构件按传统形象作简化处理,大大方便了施工,也很简洁、生动。但通常感到不足的地方是屋檐底面过分光、平,缺少细部处理。

五、歇山顶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中的地位仅次于屋殿顶,所以在宫殿、陵墓、寺庙、园林、贵族府邸等建筑中被大量使用。从外观看,歇山顶好像时悬山顶和屋殿顶结合而成。其上部有前后两面坡和山花、博缝,宛如悬山顶;其下部前后左右四面坡,又如同屋殿顶。所以歇山定即庄重又轻盈。又因歇山顶通常不作厚重的正脊,屋面一般平缓,戗脊小而轮廓柔婉,翼角轻巧,有利于与环境的结合。

(一)两山破面做法——歇山收山

1、檐椽的承接 歇山顶前后两坡面的檐椽承接做法与庑殿顶相同。其两山坡面的檐椽前端搭在檐檩(或正心桁)上,后尾插入采步金梁的预留椽碗中。采步金梁这个构件在宋代建筑中已有雏形,叫做“系头栿”在明代常以桁檩的形式使用,叫做“采步檩”;直到清代才形成了“身似梁,端头似檩”的“采步金梁”。

2、采步金梁的承接采步金梁的承接有两种方法,即顺梁法和趴梁法。趴梁中的趴梁,既是承接采步金的梁架,又是梢间的金枋(又称老檐枋),所以改称“金枋带趴梁”。

(二)两山山花、博缝做法清代规定:歇山顶山花板外皮位于山面檐檩(或正心桁)的檩中向内一檩径处(4-17)。由此确定了脊檩(脊桁)向外挑出的长度。山花板外面,沿前后两坡屋面举折安装博缝板。山花板装订在里面由草架柱和穿构成的木架上。草架柱外面承托山花板,上端顶托悬挑出来的檩(桁),每根檩桁下设一根草架柱。草架柱在水平方向由穿(又称“横穿”或“穿梁”)连接起来。草架柱和穿枋为方形断面。草架柱的下端立在踏脚木上,踏脚木放在山面檐椽上,其底面按檐椽举度做成坡面,所以断面为直角梯形。踏脚木与檐椽用铁钉或铁件固定,两端与下金檩相交。若檐步步架较大,脚踏木可从下金檩下皮穿过,直达角梁侧面。山花板由木板拼成,起分隔室内外的作用。博缝板用以遮盖外露的梢檩,并有美化作用。以上这种做法称作“收山”。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岑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