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景点刻字违法吗(旅游景点刻字问题怎样回答)
导语:在旅游景点刻字这事儿,干不好是丢人现眼,干得好叫摩崖刻石
摩崖刻石从人类诞生开始就有了,最开始只是刻划符号、图形用以记事。
到了文字出现,有了铁器,摩崖刻石就更方便了,啥都敢往石壁上刻。题词的、命名的、作诗的、作文的……现在国人还喜欢到处乱刻乱画是不是受这个影响,就说不清了。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徒们经过几次“毁佛”、“灭佛”运动后,痛定思痛,集思广益,突然发现把佛经刻在石壁上才是最好的保存办法,所以佛教徒每开辟一个“根据地”,就在附近找地儿刻经。这样,摩崖刻石得到了进一步的蓬勃发展。
尤其是在北朝,你要是不在石头上刻本经书,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你是虔诚的佛教信徒。
直到现在,北方地区还有不少北朝时留下来的石刻经文。
例如泰山,有个地方叫经石峪,就是一块大石坪,以其上刻《金刚经》而得名,这块石经还被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泰山经石峪
山东邹城郊外的铁山、岗山、尖山、葛山,也有北朝摩崖刻经精品,合称“四山摩崖刻经”。
铁山摩崖石刻
峄山摩崖石刻拓本
除此之外,拥有秦篆经典峄山刻石的峄山,继承秦皇遗风,在北齐时也刻下了《般若波罗经》以及《董珍陀刻经》。
——这些,都算得上是书法名作,只不过囿于篇幅以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后面这个才是重点),一笑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
正如鲁迅笔下的阿Q先生所言:“和尚mo得,我mo不得? ”
尤其是官员,有权有人有钱,更是大肆刻石留字,其中尤以郑道昭为甚。
郑道昭,字僖伯,北魏书法家,在当时与王羲之齐名,有“ 北郑南王”之称,被誉为“北方书圣”。
他在任光州刺史、青州刺史期间,由于被孝文帝猜忌,将一腔热血放凉,转为留意于山水之间。
他游遍光州、青州境内的名山大川,例如云峰山、天柱山、玲珑山等地,留下了不少摩崖石刻,后人把他的这些刻石统称为“云峰刻石”。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把郑道昭云峰刻石42种列于“妙品”上,还评价道:“云峰山刻石,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
云峰刻石中,成就最高的当属《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又名《郑羲碑》,是郑道昭纪念父亲郑羲所刻。
《郑文公碑》刻了两遍,共有两块。
第一块刻在天柱山半山腰的一块天然巨石上,高3.3米,宽1.50米,碑文20行,共计883字。
由于当时孝文帝对郑羲有看法,说郑羲贪财受贿,郑道昭刻石的时候也是偷偷摸摸,怕被人发现,选了个人迹罕至之处,而且写完碑文后还不落款。
刻完以后,郑道昭又去了云峰山。
他在云峰山之东的寒洞发现另一块巨石,高2.66米,宽3.67米。
这块石头石质更好,更适合刻字,于是他又刻了一块《郑文公碑》。
为了区别,我们现在把天柱山的叫做《郑文公上碑》,云峰山的叫《郑文公下碑》。
《郑文公上碑》
《郑文公下碑》
《郑文公下碑》拓本
魏碑那么多,《郑文公碑》有何突出的地方呢?
一般的魏碑都是以方笔为主,锋芒毕露,但《郑文公碑》却多用篆书的圆笔之法,虽不露锋芒,但自有端正雄浑的气度。
而且,它体现出了隶书到楷书过渡的特点,既有隶书的体势,又有楷书的端庄,再加上前面说的篆书圆笔,可谓集众体之长,清代书法家包世臣也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
康有为也极为欣赏《郑文公碑》,说它是“魏碑圆笔之极轨”,还说“不识云峰、天柱佳作之浑逸朗润者,不可以与之论书。由隶而楷,篆情分味草韵于二碑集其大成。题名短句一片天机,个中灵乳,足溉千代。”——这吹得,不去做广告文案可惜了。
《郑文公碑》上碑下碑其实差不多,只不过下碑字大点,拓出来的本子也清晰些,所以一般都是选下碑临摹。
除了《郑文公碑》,郑道昭的《观海童诗》、《论经书诗》等也是魏碑精品,郑道昭本人也被誉为“魏碑鼻祖”,只不过实证不足,一笑也不敢贸然写成定论。
《观海童诗》
《论经书诗》
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关注,看之前文章获得更多有趣的知识,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