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变成老油条(老油条的人怎么改变)
导语:如何将“老油条”变成你的宝
作者 / 陈哥
各位在工作中,应该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员工或管理者在工厂已工作多年,感觉有了一些资历加上对产品也比较熟悉,当你要求他去完成工作时,会碰到他十分圆滑的百般推诿,或是阴奉阳违,而对你要求的工作也只会完成80%甚至更低。
当你去责问他时,他的理由比你还充足,会给你一些回答:“这产品本来就是这样做的,我做了N年,没问题的。”“我和你的领导已经说了,他也认为要这样做,你的做法不对。”。“为什么要改,你改了我效率降低,工资都少了,你发你的文件,我做我的,你爱咋咋地。”
是的,当你听到这些话时,虽然心中恨的牙痒,但是又无计可施,而且还无力反驳,同时,也在心中给这类的人员贴上了“老油条”的标签。
往往当我们碰到这类“老油条”时,都会觉得束手无策,同时,这些“老油条”也的确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和影响现场的执行力,但是,也请各位反思一下,“老油条”是怎么产生的?而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这些“老油条”呢?笔者今日在标杆精益群聊中,有了一些思想碰撞,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做个分享。
笔者认为,如果将“老油条”产生的责任按照百分比来划分,那么企业责任占到80%,而员工自身责任占到10%,其它因素则占到10%。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何如此划分?下边我就来给大家详细说一说。
首先,为什么会将责任划给企业80%,可能很多人会不理解,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老油条“的产生,企业本身有不可推卸的大部分责任,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标准转化不合理,无法转化为合理量化标准时,员工无法按照标准实施,员工自由度太大,一般来说,“老油条“实际是一些对产品有着丰富经验和一定工作阅历的人员。你的标准无法合理量化。那对于这些“老油条”来说,完全可以自由发挥,为什么要听你的?
你都不能给他一些可执行标准,那他肯定会用过往的经验完败你。我们可以来举例说明,如某款产品有表面划伤和颗粒大小控制的质量要求,但如公司制定的标准是很广泛空洞的要求,(如表面不得有划伤和颗粒),那员工执行时无法量化,只要发现有颗粒和划伤就选出来,“老油条”们则按照以往个人的标准操作,你就无法说他不对。
但新员工则惨了,认真负责的只要有一点颗粒,一点划伤,全部都给你挑选出来了,你转一圈回来一看,哭的心都有了,随意叠放一堆,老的划伤不算,新的划伤又产生了。但是如果我们标准如此定义(产品的A面和B面颗粒突起物≤3个可接收,C面颗粒突起物≤5个可接收,A、B、C面发现的颗粒直径≤1.20mm可接收;A面B面划伤长度≤3mm可接收,C面划伤长度≤5mm可接收,A、B、C面划伤宽度不得≥0.06mm),同时,配备如下的点规和线规对照表
则你的员工会按照这正确标准进行筛选,“老油条”和新员工都会在同一标准下工作。
现场的SOP文件执行过程监管是否有效合理,我们再来说说流程监管,好的流程是必需要有对应的有效监管,员工认真按照《作业指导书》完成标准动作,生产的产品也符合检验规范,那是员工应该做好的事情,无需特别奖励,但是未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生产,甚至私自更改工艺流程,属于严重问题,要重罚。
员工对于现场使用的《作业指导书》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采纳,则要重奖,因为这样可以提升员工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如无奖惩,员工做好做坏都一样,则最后都会演化成“老油条”。当流程的监督失去,意味着是你培养了”老油条“。
我们再来说说员工自身10%的责任,一类是当员工的惰性产生,则需要去通过其它方式来去除惰性和提升自我,但对于员工自身的自我提升,我们没有办法去强求和要求。只能去引导和协助,这是部分员工的责任。
还有一类是部分管理层因不愿意接受新的理念,固步自封,导致管理方法陈旧,无法有效管理现场,对于这两类的情况,我们只能说员工自身有责任,但是比例最多占到10%。
至于剩余的10%的责任,就属于较为特殊的情况,如公司为家族性事业,与岗位不匹配人员可以在岗,权利集中在个别人员手中,员工做事好坏与绩效无关,完全靠人事关系在进行岗位分配和工资调配,在这样的企业中,“老油条”反而是活的比较滋润的,因为“老油条”们已经完全摸透了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所以,在这类型的企业中,“老油条”是最多的。
让我们回到今天的话题,“老油条”在每一个企业中都会存在,因企业中都会有让“老油条”滋生的条件。那我们对于“老油条”真的无计可施了吗?笔者倒是觉得,我们可以让这些“老油条“变为你的宝,这宝从何来,则需要转换,至于转换方式,笔者有以下几个因素要关注:
首先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的高层是否愿意去除惰性文化,因惰性的养成会有传染性,企业高层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切除腐肉(已无法转换及不愿意转变的惰性因素),接受新鲜血液的注入,会遏制惰性蔓延。企业高层也可以通过一些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来激励团队,保持团队的激情,防止团队的惰性产生。
可惜的是,也有些企业高层并未认识到这些,他们的管理理念更多倾注于客户开发和成本节约,对于工作时间久的员工反而有些袒护的心态在其中,在这样的企业中,惰性是必然会蔓延的。
其次,上岗员工资质与岗位要求是否匹配,我们做《作业指导书》,是放在加工现场,是要每个员工去看和理解并实施的,如果说你的《作业指导书》是纯文字的,无步骤分解,无图示,而上岗的又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员,无法理解或者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那么,你这个《作业指导书》是写给自己看的吗?
所以,员工上岗前的匹配性测试及有效培训非常重要,如匹配性合理,则员工工作的效益和激情都会具备,反之,如不匹配,越做越没信心,消极怠工将会是必然的结局。
还有一个因素,员工上岗前未做有效培训,实际在多数企业,新员工培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对于新员工培训不重视,甚至新员工报到后,直接上岗,让老员工带新员工。其实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
可以试想,当一个对产品都不熟悉的员工,你就直接让他上岗操作,而且产品质量好坏还完全依赖于带他的老员工来培训和控制时,如果这个带新员工的是个负责任的人,那么可能新员工会有一些学习和被监督的过程。但是,如果带新员工的是个“老油条”,那么恭喜你,你成功的又培养出一个“老油条”。
所以,每个上岗前的员工都必需要经过系统且完整的培训,还要进行一定的考核来确认培训的效果。这样,培训凸显的另一个效果就是后来的员工与老员工的竞争在其中,那就会产生良性循环,遏制惰性。
最重要的一点,技术标准转化要合理,要可以量化,可衡量,并且可做有效考核,只有当我们给员工的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是合理、量化并可做衡量有效考核时,那员工就不会有自由发挥的机会,我们才能有效管控。
实际每个“老油条”对企业来说,只要你能合理转化,那对于每个企业都是宝,因为只有“老油条”们才是对产品及工艺过程熟悉的员工,只有“老油条”们才是能一针见血和可以给你提出企业弊端的人,也只有“老油条”们在激发他们激情后,所贡献出来的宝贵经验能让企业少走很多弯路。
所以,珍惜身边的“老油条”们,用合理的方式和你的真诚心意来转化他们吧,你会发现,你得到的将是你所想象不到的巨大收获!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开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