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什么意思(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举例诗句)
导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到底指二四六句要押韵,还是平仄?
我曾经写过格律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方面的专题文章,讲到格律诗中节拍都是双音节,重音落到双音节第二个字上,因此第一个字(每句诗一三五字处)的平仄可以不计,第二个字(每句诗第二四六字处)的平仄必须分明,这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由来和本质。
有朋友在评论区说这是以讹传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本意指的是格律诗一、三、五句可不押韵,二、四、六句要押韵,跟平仄没有关系。
有两位朋友在评论区说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最早出自明代真空禅师《贯珠集》:“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与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两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此说本为韵诀,是谓一三五句可不押韵,二四六句用韵分明。这不过恰与诗律变化规律巧合罢了。”
这两位朋友由真空禅师《贯珠集》的这句话,得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的是“单数句可以不押韵,双数句必须要押韵”的结论。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位朋友的结论对吗?下面我详细、彻底地解读一下。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观念:格律诗单数句(第一三五七句)绝对不是可以押韵、可以不押韵!而是只有首句可以押韵、可以不押韵。第三、五、七句必须不押韵,否则就不是格律诗!这是无可辩驳的真理。
再纠正一个错误概念: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押韵,那么“不论”绝不等同于“不押韵”,而是等同于“可押韵,可不押韵”,也就是说格律诗只有首句可以“不论”。
由此可知,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用于指押韵,那这个说法是严重错误的,只有改成“一不论,二三四五六七八分明”才是正确的。格律诗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第三、五、七句必须不押韵,这7句都很分明,没有一点可含糊的。
由此可见,有些朋友所认为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一三五句可不押韵,二四六句用韵分明”是绝对错误的,三、五句不是可不押韵,而是必须不押韵。
难道明代的真空禅师会不懂这点吗?肯定懂,他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由此可知他《贯珠集》中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的就是格律诗的第一至第六个字的平仄,而跟押韵没有任何关系。再说若指押韵,也不会只讲一三五,二四六而漏掉七、八句。
现在再来读读真空禅师的这句话:“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两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讲的分明就是平仄,跟押韵没有任何关系,里面的“仄韵”指的是“仄声”的意思,不要因为里面有个“韵”字就以为这句话讲的是押韵。
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位文化爱好者和诗词传播者,我有义务拨乱反正,纠正某些错误观点,避免有些朋友受到误导,善莫大焉。
朋友们,读了本文是不是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会再受到误导?是否赞同本文观点?欢迎分享高见。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樊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