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形神相即(象外之象的意思)

导语:形神之间,象外之象

今日读《中国美学十五讲》第十四讲:形神之间。

1.以形写神。形神问题作为一个哲学问题,在先秦哲学中已经提出,当时主要是有关人个体生命的哲学思考。两者之间,神为主,形为辅。至汉代,哲学形神论落实在艺术上是“以形写神”,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其主要针对人物画而言。唐代以后,扩展到其他画科。

2.重神轻形。中国美学中重神轻形的思想,几乎伴随形神理论同时产生。至魏晋玄学,更显示出重神弃形的倾向性。至唐代,此风愈烈,并提出“逸品、神品、妙品、能品”四品说。至明清,艺术理论出现“不似之似”说,益于矫正过于轻视形式之弊。“不似之似”不是不似,也不是似,而是斟酌于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出心灵熔铸的世界。

3.形式之外。由形神理论,中国美学衍生出“象外之象”的学说,“象”是可见的世界,表现在艺术作品的画面、线条、语言等方面;“象外之象”是未见的世界,是作品的艺术形象所隐含的世界。中国艺术以“隐”为要则,强调象外之象、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景外之景,要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

北宋 米芾 临沂使君帖

北宋 米芾 盛制帖

明末清初 陈洪绶 调梅图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宋摹)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宋摹)

本文内容由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