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小木桶作文(我们家的小木桶怎么画)
导语:我们家的小木桶
我们这边的农耕时代说消失就消失了,速度之快,令我有点还不太适应,不太相信,这个时代的交接点恰是在乡村振兴中。
有一天,我回老家,80岁的母亲喂的4只鸡,乡村振兴人员要求她把鸡关起来,不要放到处跑,
母亲在院子里饲养的大红公鸡
以免弄脏了村里的环境。我只有安慰母亲说,不养也好,这更有利把自家的卫生搞干净,母亲也只是一声声的叹气,关起养的鸡爱惹病,下的蛋也不好。
村里的土地流转了,不是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是种会开粉红花的哪种。农历六月初一那天,
老妈问我,到栽秧时节没有,我真不知道如何回答她,与她说了半天,感觉她很失望。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流转的土地交给公司打理。我们家的水车、抽水机、犁耙、抽板、锄头、镰刀、柴刀、磨石、粪桶、粪箕、扁担、竹子编的育秧盘等等农具堆得高高的。大小簸箕、大筛、二筛、木水桶、铁水桶、胶水桶、木水缸、石水缸、陶水缸、石堆、石磨、老式的桌子板凳、竹背兜、麻织的纹帐、口袋、编织袋,堆得满家是
农耕时代,我们村的田坝绿油油的,长着茂盛的稻秧,扬花时节,还可倾听蛙声-片。
在打理老屋时,一只小小的木桶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木桶,撑起了一个自强不息的家。这只木桶,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有装不满的鸡蛋,一个个小鸡蛋,换来的是煤、米、油、盐,我们四姊妹的书学费,过年穿的新衣服,六月六穿的白衬衫,红裙子。那时,想吃一个鸡蛋是很难很难的,除非是过年打糍粑,大人们煮个鸡蛋,用蛋黄来搓手掌捏糯米粑,小孩们才得到蛋白吃。再就是爷爷或奶奶病得老火,吃不下饭,妈妈才会万不得已打上一两个蛋花端在老人床前,娃儿们想都不要想,爷或奶看不下去,等妈妈走开了,才悄悄喂上孙儿们一口。后来,孙儿们长大了,也慢慢渐老的时候,无论走到何地,都会想起爷爷奶奶喂自己的那一口油不油盐不盐的土鸡蛋花汤。
在我们当地农村有句俗话叫“斤鸡斗米”小小的鸡要吃好多粮食才能长大,母鸡要年年下蛋就要舍得喂食。那时没有化肥,要用肩膀把农家肥一担担往山坡上的地头搬,苞谷熟黄了又要一挑挑往家运。爬坡上坎,一个来回40分钟路程,可想而知要收获丁点粮食是多么的不易啊!
直到上世纪,国家为了恢复长江流域生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把山坡上的耕地种了树,娃儿们也都渐渐长大成了家,这小小木桶也不知何时退出了家庭角色,被父母放在一个不引人的角落里。
那天整理家务,在院子里用水把小木桶洗干净,不经意一看,竟在夕阳下黄里透红,象一张粗糙中透着温润的老人的脸。
我的心突然一下翻腾澎湃起来,爷爷走了,父亲走了,儿女们也各自有了自已的窝,一天天的只有母亲一个人坚守着这老屋,守着这空空的小木桶。
这哪是空空的小木桶,这是我的父母在这土地上辛勤劳作一辈子,用它支撑了这个家的金桶银桶啊!
这时,我不自觉地拉上一条小木凳,独自默默地坐着,坐着,这眼里润润的,氧氧的,怪难受,似乎会有眼泪夺眶而出。
曾经装不满鸡蛋的小木桶
曾经四世同堂的老屋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熊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