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记载说话的礼仪有哪些(说话礼仪知识大全)
导语:读《礼记》:说话有哪三个禁忌?说话不讲“礼”,朋友远离你
交谈如打球。两个人交谈,如打乒乓球,说话讲究水平相当、你来我往;多个人交谈,如踢足球,说话讲求“位置感”和“参与感”。然而,有的人打乒乓球只追求“碾压”,有的人踢球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有的人踢球就爱追着球瞎跑。这样的表现在球场上是大忌,在说话交流中何尝不是如此?
关于如何说话交流,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中有很多精彩观点。比如:
坐必安,执尔颜。长者不及,毋儳(chán)言。正尔容,听必恭。毋剿(chāo)说,毋雷同。
这是《礼记·曲礼上》中记载的一段话。从“坐”“言”“听”“说”四个字,不难看出这段话的核心,就是说与他人面对面对话时,须遵循一定的礼仪。其中,包括很多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礼仪,比如坐有坐相、保持良好的仪态仪表、严肃认真、注意倾听等。
在这句话中,还出现了三次“毋”字,即禁止或不要的意思。“毋儳(chán)言”“毋剿(chāo)说”“毋雷同”,便是《礼记》中强调的说话三禁忌。这三个禁忌具体指什么呢?
禁忌一:儳言儳,读音为“chán”。在《说文解字》中,“儳”解释为“不齐也”“进退上下无列也”。简单说,就是“三不管”:不管进退,不管长幼,不管规矩。
《礼记》中特别强调,“长者不及,毋儳言。”就是说在与长辈的交流中,应该让长辈主导话题,长辈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我行我上”。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与长辈交谈时,总觉得自己接触新事物比较多,见多识广,对长辈说的话很不耐烦,更谈不上认真思考和感悟。
好一点的回应大多是,“我不听您的,您说的那些都是老皇历。世界变了,听听我说的,了解了解新鲜事儿!”而差一点的则是,“你快别说了,听我说,听我说!”
而在与同龄人的日常交流中,如果“儳言”,基本就类似于一起KTV时,必须要做霸占麦克风不放的“麦霸”。把本应“群音荟萃”各显其能的卡拉OK,硬生生搞成“个人演唱会”,让大家不OK。
交谈中,让别人只有倾听的义务,而无说话的权利,就是“儳言”。这是《礼记》针对说话之“礼”,强调的第一个禁忌。
禁忌二:剿说很多资料对“剿说”的解释,都是指“抄袭别人的言论为己说”。“剿”与“抄”读音相同,意思也相近,都可以解释为抄袭。
清代大儒王夫之则不这样看。在其对《礼记》的注释《礼记章句》中,他这样解释“剿”:
“剿”,夺也,谓人方言而中夺之以伸己说。
这个解释比较贴近于人说话时的一种状态,那就是不注意场合,非要打断别人或接过话茬儿,强行表达自己未必靠谱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人无法或者不愿意再表达。
举一个身边的例子:一次聚会上,新朋友小甲作自我介绍,说自己在文化产业发展。有人很感兴趣,询问他具体做哪些方面。
小甲欲说其详时,小乙突然“横插一杠子”:“文化产业,我了解啊!不就混娱乐圈、炒作明星、搞潜规则那些事儿嘛!”进而说了不少捕风捉影的事儿。
这让实际上做大屏幕广告的小甲十分尴尬,其他人也挺无语,聚会效果大打折扣。小乙逞一时口舌之快,不仅没有礼貌,而且可能失去朋友。
与人交流时只有换位思考、斟酌群心,才能会心不远。在交谈中随意插话,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他人之上,这样的行为就是“剿说”,即说话的第二个禁忌。
禁忌三:雷同“雷同”这个词大家非常熟悉,也很好理解,就是和别人一样的意思,也指抄袭或剽窃。我们经常在很多影视剧的序幕中,发现醒目的“本剧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当然,这种“巧合”其实还是挺多的,此处不做重点探讨。
“雷同”的本义,要从“雷”字出发来解释。汉代有位学者叫郑玄,他创立了“郑”学,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在《三国演义》中,他是刘备的老师之一。
郑玄编了部书叫《礼记正义》,也是对《礼记》的注释。其中对“雷同”解释是:
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
大意是,雷声响起那一刻,所有的东西都会随之振动和应和;人说话时,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应奉迎他人。
这就是说,说话时既不能随意打断别人“强伸己说”,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立场和主见,人云亦云,盲目听从,只会“附议”“同上”或“拿来主义”。
王夫之对“雷同”也有自己的理解,他在《礼记章句》中这样解释“雷同”:
“雷同”,鍧然群诤,无所分别之貌,谓人方言此,已无异议相竞复说也。
大致是这样的场景:大家一起大声地争论问题,最终消除了异义和分歧,达成共识,相谈甚欢;而突然有人跳出来,在同一个问题上纠缠不清,继续无意义的反复探讨。这样会造成什么结果呢?王夫之也给出了答案:
“雷同”则不顾其安而增其祸乱,乃其妄之所自起。
在交流中,观点一致后旧话重提“炒冷饭”,最终只能是把“愉快的聊天”弄得不愉快。
结合上述对“雷同”的两种解释,可以总结出说话的第三个禁忌:没有任何“存在感”的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乱刷“存在感”的喋喋不休。
总结说话,除了做到《礼记》中所述的坐必安、执尔颜、正尔容、听必恭等外在的“礼”,还应避免儳言、剿说、雷同三个禁忌,这需要由内而外做些努力。
言由心生。言不生于心,就是说话不过脑子,言语快过思考。很容易导致口无遮拦,是非别人头头是道,长短流俗滔滔不绝。
不要你“以为”,而要听者真正认可。最可怕的就是自以为是:自诩厚重,实则浅薄;自称行家,实则草包;自认门门通,实则“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言审于理。言不审于理,就是不明白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言语始于无知、起于仓促、终于无礼。
不应无理犟三分、得理不让人。懂得“藏拙”,对他人特别是长者有起码的尊重,对真正的权威有必要的敬畏,不能有寸功则欲显、瞎秀优越感和存在感。
参考文献:王夫之,《船山遗书》之《礼记章句》。
END.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果然经典。觉得文章不错,感谢点赞~
本文内容由小舻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