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若似月轮终皎洁(若似月轮终皎洁下一句)
导语:若似“月轮”终皎洁:浅谈《纳兰词》中的“月”的意象
引言
纳兰,即纳兰性德,也叫纳兰容若,他生于顺康盛世,乌衣门第,他生来就是光芒万丈,显赫之家,可他不愿做“人间富贵花”,看破红尘,只做“人间惆怅客”,饮酒填词。
《纳兰词》是《侧帽词》和《饮水词》的合集,共收录了348首词。《侧帽词》是纳兰性德的第一部词集,后性德好友顾贞观为其刊刻了他的第二部词集《饮水词》,“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意象是指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事物,本文主要谈论“纳兰词”中“月”的意象,为您探讨意象背后的纳兰情思。
意象
一、“月”的经典内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文人墨客对月抒发了无限情思。“月”表达了思乡念亲之情,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有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些都源自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赏月,是文人雅士的乐趣,对月思家,是羁旅游子的企盼;
“月”表达了相思怀人之情,有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皓月当空,吟诗遣怀,相隔两地,对月相思;
“月”表达了超尘脱俗之志,如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高洁的情怀,月下青松,石上清泉,理想境界的追求,
“月”也是乡村田园的悠闲生活的写照,有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陆游“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清风明月,稻香一片,令人向往之;
“月”也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水月朦胧,权贵纸醉金迷,沉迷歌舞,诗人触景感怀。
月
二、 “纳兰词”中“月”的情感表达
月在诗人骚客笔下表达了上文所谈及的这些情感,而在纳兰笔下却为“愁思”之月。在纳兰的词中, “月”多为孤月、残月、冷月、凉月与寒月。冷色的基调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冷清与凄凉。
以月寄相思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着香肩无可说。樱桃暗解丁香结。
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瘦断玉腰沾粉叶,人生那不相思绝。
——纳兰性德《蝶恋花》
“露下庭柯”就是庭院里结满露珠的树, “蝉响歇”,蝉儿的鸣叫也已停止。轻纱如烟,透过碧绿的窗纱可以望见晶莹的月亮。这是一个难忘的夏天的夜晚,恋人和自己并肩紧挨着,虽然并不说话,但仅仅是她的存在便已经开解了自己心头的郁结。 “樱桃”比喻女子的樱桃小口,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古人常以呈紧密包裹状的丁香花蕾比喻愁肠郁结,著名的有“芭蕉不展丁香结”。
恋人笑着卷起衣衫,试着扑捉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不想却惊起了双双栖息在花儿上的蝴蝶。 “玉腰”即蝴蝶,词人由眼前的蝴蝶追忆起了以前的情景,先扬后抑,这怎能不叫人相思欲绝呢?词人通过描写晶莹透彻的月亮,营造了清丽的夏夜氛围,然后笔锋陡然转折,写出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伤心欲绝。
2.以月念亡妻卢氏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炔。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性德《蝶恋花》
“昔”,同夕。玦,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天上的月儿时而如圆环,时而残缺。比喻人生有聚有散。如果人能像天上的圆月一样永远皎洁晶莹,那么我一定不惧冰雪的严寒为你温暖。不辞冰雪为卿热,典出《世说新语·惑溺》:“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无那”即无奈。无奈尘世因缘这样容易断绝,但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低声呢喃。在坟前悲歌当哭,唱罢,愁与恨仍旧没有停歇。纳兰想要与妻子的亡魂化作蝴蝶,双双飞在春天的花丛中。
月亮的圆缺,比喻人生的悲欢离合,蝴蝶的双栖,衬托了词人的孤独。词作通过对月、燕子、双栖蝶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深深的悼念之情,情深之处,令人不忍卒读。
3.以月抒写塞上思家
冷露无声夜欲阑。栖鸦不定朔风寒。生憎画鼓楼头急,不放征人梦里还。
秋澹澹,月弯弯。无人起向月中看。明朝匹马相思处,如隔千山与万山。
——纳兰性德《于中好》
“冷露”,清凉的露水。 “阑”,残,将近。 “朔风”,北风。 “生憎”,最恨。
“画鼓楼头急”的现实和“征人梦里还”的心曲,衬托了词人的思念之愁苦。秋波荡漾,月儿弯弯,却没有人和我欣赏此时的月亮,突出了词人的孤独、寂寞。明朝会骑着马儿愈行愈远,归程如隔千山万水,相思之苦,相思之难,情真意切。
相思
结语
纳兰词的“月”是幽冷的,残缺不全的,反映了纳兰的悲欢离合。“月”也寄托了纳兰的哀思与愁情。“纳兰词”的阴柔感伤之美,悲愁浪漫之风,于是跃然纸上。
免责声明:本文由原创用户编辑投稿,若来源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更正修改。2023年04月08日由小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