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修辞手法的比喻句有哪些(比喻修辞方法)
导语:带你认识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
比喻,无论在书面语中还是在口语中,都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那什么是比喻?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常见的比喻类型有哪些?跟着我的梳理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一、比喻的定义
比喻,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二、比喻的结构
结构上主要分三个成分,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构成比喻的关键点:⒈.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⒉.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三、比喻的作用
1.使用比喻易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使用比喻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富有文采与感染力。
3.使用比喻还可以使深刻、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具体,易于理解。
四、常见的种类
(一)明喻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的形式是“甲像乙”。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比、好似、恰似、如、犹如、仿佛......
例句: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该句中“叶子”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是喻体。
2.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托尔斯泰》茨威格)
(二)暗喻(又称隐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但用“是”、“成为”、“变为”等判断动词代替“像”一类的比喻词,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句:1.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这个句子中,作者以“人类思维的花朵”来比喻一页页的篇章,但是并没有用比喻词,而是用了判断动词“是”来连接。
2.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杨沫《青春之歌》)
这个句子中,作者以“大熊掌”来比喻肿胀的手指头,但是并没有用比喻词,而是用了动词“变成”来连接。
(三)借喻
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只出现喻体(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这就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例句:1.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这个句子中,作者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的很深的隔膜。
2.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的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这个句子中,作者以“翡翠”来比喻海浪。
(四)博喻
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描述同一个本体。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例句: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
这个句子中,作者用“牛毛”喻春雨,突出其细密;用“花针”喻春雨,突出其晶莹透亮;用“细丝”喻春雨,突出其轻柔。三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对春雨进行了描绘,令人印象深刻。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北宋词人 贺铸《青玉案》。
这个句子中,词人用“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等三个事物博喻闲愁之多,独具匠心。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娴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