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初一下雨好不好(冬月初一是什么意思)
导语:今日冬月初一,“雨打冬月头,来年必定愁”,今天下雨为何不好?
如今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这也代表着寒冷的冬季已经到来了。古人将冬天的三个月进行了分类,十月是寒月 十一月是冬月,而十二月就是腊月。一进入这三个月,大部分的农活儿基本就已经停了,大家都准备好厚衣服准备过冬。在民间有这样一句话:雨打冬月头,来年必定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说的有没有道理呢?
1. 雨打冬月头,来年必定愁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句面意思是:如果在今年的冬月初还在下雨,那来年的天气肯定会比较异常,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生产。这句话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年四季当中,夏季是多雨的季节,等到了秋季之后,随着气候逐渐变得干燥,雨水也就变得越来越少。而到了冬季三月,随着气温越来越低,空气中的水分慢慢凝结成固态,就会开始下雪。因此在冬季,因为天气寒冷,很少会下雨,一般都是下雪。特别到了冬月,已经进入深冬,下雨的情况更是罕见。
冬月初还下雨,这种气候状况本来就不正常,说明目前的气候已经出现异常。等到明年的春季,极有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今年冬天的气温太高或者明年春天的气温太低,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才有了“来年必定愁”的说法。
2. “来年必定愁”,愁的是什么?
“雨打冬月头”代表的是气候异常,那么,“来年必定愁”愁的又是什么呢?我国古代专门记载节气的书籍《礼记月令》中写道:冬月时节的特点,应该是“天地闭塞”,意思是这个时候不会出现下雨的情况,也不会有特殊天气出现。但如果真的出现了异样天气,那就出现了“天地相通”的状况,说明当时的气温还不够高。
在温暖的条件下,农作物确实更容易生长,但是相对应的也可能会滋生虫害。农民们在冬季种植农作物时,一般是不会做除虫工作的,因为天气只要足够冷,虫子就会直接被冻死。但是如果出现了异常天气,那么农作物肯定会收到虫害的影响。
另外,到了冬月气温还比较高,也就代表着第二年春天的气候也不容客观,寒冷的天气可能会推迟到来,等到来年春天本应该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却出现了“倒春寒”的现象。农作物的生长也会收到影响,大部分刚刚种植的农作物抵挡不了寒冷,就会直接被冻死。同时,这段时间的害虫也比较多,经过一个冬季的冬眠过后,害虫会集中出行觅食,农作物自然会成为它们的目标。
3. 这句俗语对我们今天的正常生产生活还有指导意义吗?
这句俗语从科学方面也是可以解释的,但是它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北方的少部分地区,南方地区的气候温度变化本来就很小,对于农作物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且随着天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就连天气预报也经常会出错,更别说这些俗语了,其实他们的准确性是非常低的。
虽然“来年必定愁”这句话听上去很绝对,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句话也是为了警醒我们,极端天气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的准备,囤积一些粮食和蔬菜,做好保暖工作,等到将来不管遇到任何情况都能应对。
4. 关于冬月,还有哪些俗语
在我国古代,其实有很多和节气相关的俗语,例如“冬月初二云遮日,连绵雨雪到腊月”也和冬月相关,这句话所讲的是,假如冬日初二那天是多云的天气,那么从这一天到腊月雨水会非常的丰富,农户们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应对雨雪天气。还有“不怕冬月初三阴,就怕大寒满天星”,这句话的所讲的是冬月初三是雨雪天或者阴天的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大寒那天如果是晴天,那么第二年的收成就会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不怕冬月初一淋,就怕冬月初二晴”,“冬月初一晴,单衣过寒冬”等等,虽然说这些说法并不是完全科学的,但是这些话念上去都朗朗上口,很容易传播开来。
总结:这些俗语如果放在今天来看,确实不再有指导意义,但是在那个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他们却成为了很多农民预测天气的依靠,从某种方面来看,这些俗语也属于我们文化的一种,是值得我们学习并且传承下去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