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驱型孩子(如何培养自驱型孩子的能力)
导语:如何培养自驱型孩子?
作为员工,在职场上是不是常遇到这个问题:“你是一个有自驱力的人吗?”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我的孩子拥有自驱力吗?”答案或许模棱两可,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家长可以做出努力和改变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自驱力的人。
为什么现今无论是职场还是学习中,都如此强调自驱力的重要性呢?自驱力顾名思义是自我驱动力,它能够激励个人不断地完善自己、激发自身的潜能。自驱力不仅是职场人的必备素养,对于儿童来说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和教育学家奈德结合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经验,揭示养育孩子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对生活的控制感,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培养自驱型孩子呢?
一、多些鼓励,少点压力
曾有研究表明,过载的压力系统会提升孩子患焦虑症、抑郁症和其他种种身心疾病的风险。巨大压力和连续不断的疲惫感合起来,让孩子长时间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中,压力应激系统被长期激活,前额皮质受损,自我控制感缺失,从而影响了内驱力。
对于孩子来说压力不等于动力,反而他们会理解为是父母的否定。过度的压力不仅会压着孩子喘不过气,还可能会压倒孩子的光明未来。因此,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你能做到什么,而不是你必须达到什么要求。鼓励孩子去尝试、去探索,而不是推着孩子去够那些过高、过大的目标。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对于孩子的自驱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二、松紧有度,权威教养
权威型教养是一种被多数家庭认可的教育方式,它认为父母应对子女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是又能够关爱子女、听取和接受其意见。这更多地涉及到教育过程中度的把握问题,是要把孩子紧紧地攥在手里还是自由放飞呢?其实都不是,在原则性、重大的事情上,父母应对孩子有话语权,但这不意味着专断。在孩子认知范围内、不牵扯到重大利益或者原则的事情上,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一个永远坐在婴儿车里的孩子是很难学会走路的,只有让孩子多试、多走,他们才能够独立。采用权威型教养模式,在保证孩子发展的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独立性,才能让他们逐渐养成独立的人格,不断地自我激励和自我成长。
三、建立目标,感受成就
自驱力有一部分产生于需求,渴望达成某一个目标、完成某一个成就,这种对于成就感的需求也会激励着个人不断地去学习、去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家长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成就感需求。让孩子对“我应该学会某种技能、我应该看完多少本书、我要把某种运动练得更好”这类中长期的目标产生渴望,而不是“我想要买某个玩具”这类欲望。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孩子爱拼积木,就可以引导孩子去完成更高难度的积木。还可以通过描绘目标达成后的美好场景或者奖励,来唤起孩子内心的向往,从而产生自驱力。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但这并不是孩子生来就会的技能,而是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与陪伴,让孩子实现自驱型成长。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