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二章知止不殆什么意思(道德经知止可以不殆)
导语:《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我们常说知足常乐,而在本章中,老子告诉我们要适时停止,虽然不能让你快乐,但可以让你不遇到危险、陷入困境。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我们都知道到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名字去定义它,但是“朴”算是能概括道的字之一,它代表着原始,朴素,无欲。虽然它像道一样可以无处不在,无限大,但也可以无限的小,无处不在,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而天下没有能够使其臣服的人,没有人能够操控它。
但我们都可以固守它。如果君王能够固守道朴,无私无欲,便具备了天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大德,那么天下万物也会像宾客一样顺从于这样的君王。
无欲则刚,一个没有欲望的人便会刚强,不会被外界事物侵扰而改变自己,因而能够获得他人的尊敬。正如我们因为自己的欲望不断的改变自己,却也厌恶着自己不断的与不喜欢的事物同流合污。我们喜欢那些能够坚守自我的人。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地相互交融,降下了雨水,没有人去命令雨要怎么下,但雨会均匀地降临到每一寸土地上,不会因为高低变得不同,不会因为需要而变的不均。
父母会因为性别、长幼、聪慧而区别对待自己的子女,而天地则一视同仁,给予相同的恩惠,道亦如此,朴亦如此。正是因为有着无欲无私的秉性,才能够做到公允。
如果有欲望,便会产生偏爱,也就谈不上均;而欲望被人看穿,对方投其所好,则会产生更多的不公。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朴散则为器,于是各种事物、制度有了它专有的名称,既然有了名称就该知道停止,不要再过度的有所求,这样才能不陷入危险的境地。
就像一直笔开始有了笔这个名字的时候,让它发挥它笔的作用即可,不要再追求它过多的附加价值,为其镶上金边,选取高级的材料制作。最终笔不再是笔,自己不再是自己。
譬如道在天地之间,万物无不尊崇;江海汇聚川谷之流,无不顺从。皆是因为道的无私无欲,江海的谦下包容。
我们要学习海乃百川,有容乃大。让万物能够自愿的顺从,而不是释放自己的欲望,让万物被迫屈服,那样的结果只会带来危害。这时的知止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另一个重点。
本文内容由小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