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常州之是什么(常州之旅)

导语:常州之最系列(一)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 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历来人杰地灵,文化昌盛,遗存丰厚。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文化研究者,挖掘常州地方文化,编写了一系列反映常州区域历史文化的书籍和研究资料,为传承历史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常州历史,熟悉常州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即日起我将陆续分期从一些常州地方文化书籍中,整理精选编辑出一个系列的常州之最。因平台文字有限,每期尽量篇幅精短。在内容、语言上尽量通俗易懂,供大家参考,疏漏之处还望指正。

最早的地域名称

从圩墩遗址考古发掘和发现的溧阳中华曙猿哺乳动物化石表明,现在的常州大地早有原始土著人类生活,但当时还没有文字,也没有地名。说常州有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史记.吴世家》中找到的依据,“吴余祭元年(也就是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季札封于延陵”。因此“延陵”一词,也就成了常州历史上最早的地域名称,故称“延陵地”。

最早的县

县的地方行政区划,大约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常州最早的县,是在“延陵地”基础上,于公元前222年设立的。最初称延陵县,隶属于会稽(今绍兴)郡。公元前202年,延陵县改为毗陵县。公元129年,会稽郡以西划出,在现苏州设吴郡,毗陵县即归吴郡管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统一的中央政权瓦解,取而代之的是魏、蜀、吴的三足鼎立。其中,孙吴政权立足江东,定都建业(今南京),占据了包括常州在内的广大南方地区,客观上促进了江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孙权嘉禾三年(公元234)分吴国郡城以西毗陵县(今常州)为典农校尉,并管辖武进县(今丹徒)、云阳县(今丹阳),目的是开发农业,常州政治文化地位由此上升。常州增设毗陵典农校尉地级行政机构后,毗陵县,包括以后改名后的晋陵县等,一直隶属于常州郡、州、路、府管辖。

最早的州

州是我国很早就出现的一个行政区划概念,作为地级行政建置,在本地设州,据《隋书.地理志》记载,是在公元589年,“开皇三年废诸郡,九年析置州县”,这是常州之始。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设毗陵郡(今常州),统辖无锡、丹徒、曲阿(今丹阳,由云阳改为丹阳)、武进(从丹徒、曲阿各分出一部分设置成今天的武进,治所在今天的新北区万绥境内)、暨阳(今江阴)、延陵(析出曲阿一部分复设延陵),从此常州长期成为郡、州、路、府治所在地,立郡建城标志着常州作为一个区位体系的成立。有一点要说明,常州历史上,既设晋陵郡,又设晋陵县,两者是从属关系,晋陵郡治一直设于大观路东约一百米处,晋陵县治位于红梅公园文笔塔后的月季园一带,这些地方应该立碑刻画以示纪念,让后人了解自己城市的历史。

隋代开皇九年(公元589),晋陵郡(今常州)因“侨县之争”与“侯景之乱”,几经屠城,受害极为严重。齐梁数十年繁荣毁于一旦,大批难民背井离乡。整个江南也是“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见《梁书.侯景传》)

随着陈朝行政区划上的混乱,大批郡县废立。在这种风雨飘摇的危难时刻,隋文帝杨坚英明果断,将晋陵郡治(今常州)迁往曾经是晋陵县属地南沙县(今常熟),并升常熟为常州。原晋陵郡属下的县都仍归常州属县,辖晋陵、无锡、义兴(今宜兴)、江阴四县。唐代地理名著《元和郡县志》有专门记载,“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因县得名。后割常熟县属苏州,移常州于晋陵。” 这就是常州最早的州行政建置,州的行政建置一共用了673年。

唐高祖武德初年(公元620),仅仅维持了约三十一年,常熟县又割让与苏州,常州也就又回到了原晋陵郡旧地(现常州城),继续下辖晋陵、武进、无锡、义兴(宜兴)、江阴等县。与此同时,安史之乱和唐末战乱所导致的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也进一步推动了常州的繁荣,常州逐渐成为当时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中心之一,常州列为州府十望。

最早的府

府的建置,早在宋朝就有了,当时的府,相当于省级,到了明朝降为地区级。常州府是在公元1368年开始设立,辖武进、江阴、无锡、宜兴、靖江五县。以后府的建置,除了名称曾一度改过常春、尝州外,未再发生过变化,并一直延袭到清政府垮台,才自行废除。常州府先后存在540年。

辖区面积最大的时期

清朝雍正四年(公元1726),常州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8县,东抵苏州府常熟县界苑,西抵镇江府丹阳县界吕城,东西相距195里,南抵湖州府长兴县界垂脚岭,北抵扬州府泰兴县扬子江中流,南北跨越285里,辖区面积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至此,常州府治史称“八邑名都,中吴要辅”。

最高的山峰

在溧阳市南部与安徽省广德、郎溪交界处,有一片冈峦起伏的山区,即南山山区,属天目山脉的延伸地带,由古生纪界泥盆纪的石英砂岩和中生界侏罗系的火山岩组成。由于新老构造强烈,断层纵横,山体破碎,山峰陡峻,绝对高度在250米以上,较高的山头集中在南隅,其中锅底山海拔541米,是常州境内最高的山峰。

最古老的运河

常州地处江苏南部的平原地带,境内河湖众多。为沟通各大河流,便于通航、防洪,这里的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开挖运河。

一般人以为,中国京杭大运河最早的河段是始建于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的邗沟,其实不然,据新的考古发现证明,常州与苏州之间的江南运河开凿早于邗沟9年。据清《宣统江苏通志》记载:“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运河在(常州)府南,自望亭入无锡县界,流经郡治西北,抵达奔牛镇。达于孟河,行百七十里。吴夫差凿。”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开凿江南运河,也是常州地区最古老的河,9年后与长江以北的邗沟沟通。常州段作为古运河最早的历史河段,正如晋代堪舆大师郭璞的《水经》所言,“上自云阳至锡山,其分导运河之水洩入江者为渎,凡十有四,而毗陵(常州)居其大半……”所以说,江南运河的起点在常州,终点在苏州,这一段古运河可以称为“延陵水道”或“延陵运河”。

隋炀帝时期,由洛阳向南、向北分为四段的运河被开凿贯通,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漕运通渠一一南北大运河,元代以后改称京杭大运河。

从隋唐开始,大批漕粮运输接济北方时,常州成为转运赋粮中心。开始时每年转运百数十万石,以后逐步增加到300万石,宋时最高达700万石,故常州有“自苏松至两浙七闽数十州往来南北两京,无不由此途出”的重要地理位置,是“贡赋必由之路”。

明弘武二十六年(1393)常州府就粮米实征533515石,占全国实征总数的2.16%,接近广西、云南两省征粮数的总和。明正统五年(1440)为解决常州漕米储存,在武进怀南乡运河南建西仓,储武进县漕米,在阳湖东直乡运河南建东仓,储阳湖县漕米。

在清代,常州仍是京师赋贡最重的地区之一。明清以降,手工业作坊遍布里弄街巷,店铺鳞次栉比。晚清民初时期,尤以豆市米市称盛。当年常州西门外的豆市河、米市河一带人烟稠密,榨油轧米作坊和各种店铺林立,仿佛一幅“清明上河图”。清朝后期,山东境内运河大部淤塞,漕粮无法从常州转运。常州这个中转逐步东移无锡。从此专以海运,常州与运河漕运的二千多年历史才告结束。

京杭运河是连接南北交通的要道,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常州城是沿着它发展的,运河岸边一直是常 州的经济中心。在解放初,运河两岸房屋稠密,工厂林立,码头一片繁忙景象。而且,运河两岸至今仍然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工业遗存,如毗陵驿、篦箕巷、篦梁灯火、文享穿月、天宁寺、舣舟亭、大成厂、大明厂等。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余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