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有效的激励式领导(领导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

导语:干货「领导力必修课」Ch4.4 有效激励:动机-目标激励模式

动机-目标激励模式立足于提高员工实现行为目标的动机水平,认为在较高的动机水平下,员工能够自动产生高强度的行为动力,进而形成强大的激励力。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的基本原理

期望理论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激励M(motivation)=期望值E(expectancy)×效价V(valence)

其中:

激励(Motivation)是指激励水平的高低。它表明动机的强烈程度,被激发的工作动机的大小,即为达到高绩效而作的努力程度。这种激励后来又被分为外加性激励和内在性激励两类。

期望值(Expectancy)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的工作绩效和目标(奖酬)的主观概率,即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得到奖酬的可能性。

效价 (Valence) 是指人们对某一目标(奖酬)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这奖酬的价值大小。

对效价的理解

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如果个人喜欢其可得的结果,则为正效价;如果个人漠视其结果,则为零值;如果不喜欢其可得的结果,则为负效价。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该理论指出,效价受个人价值取向、主观态度、优势需要及个性特征的影响。可以根据行为的选择方向进行推测,假如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X结果和Y结果的任一个,在相等的条件下:如果选择X,即表示X比Y具有正效价;如果选择Y,则表示Y比X具有正效价。也可以根据观察到的需求完成行为来推测。例如有人认为有价值的事物,另外的人可能认为全无价值。如1000元奖金对生活困难者可能很有价值,而对百万富翁来说意义不大。一个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得到升迁机会的人,在他心中,“升迁”的效价就很高;如果他对升迁漠不关心,毫无要求,那么升迁对他来说效价就等于零;如果这个人对升迁不仅毫无要求,而且害怕升迁,那么,升迁对他来说,效价就是负值。再例如,吃喝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表明需求完成的情况,如果吃得多、吃得快,说明食品具有正效价。

对期望值的理解

期望值,是人们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需要的可能性的主观概率。目标价值大小直接反映人的需要动机强弱,期望概率反映人实现需要和动机的信心强弱。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期望的概念就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能力和经验,在一定的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对于目标的期望值怎样才算适合?有人把它形容为摘苹果。只有跳起来能摘到苹果时,人才最用力去摘。倘若跳起来也摘不到,人就不跳了。如果坐着能摘到,无需去跳,便不会使人努力去做。由此可见,管理者在给团队制定业绩时,要让团队成员经过努力就能完成,再努力就能超额,这才有利于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定额太高使团队成员失去完成的信心,他就不努力去做;太低,唾手可得,团队成员也不会努力去做。因为期望概率太高、太容易的工作会影响团队成员的成就感,失去目标的内在价值。所以管理者制定业绩目标、分解业绩目标时,都要考虑适度问题,只有适度才能保持团队成员恰当的期望值。

弗鲁姆认为,期望的东西不等于现实,期望与现实之间一般有三种可能性,即:期望小于现实,期望大于现实,期望等于现实。这三种情况对人的积极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①期望小于现实,即实际结果大于期望值。一般地说,在正强化的情况下,如奖励、提职、提薪、分房子等等,当现实大于期望值的时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增强信心,增加激发力量。而在负强化的情况下,如惩罚、灾害、祸患等,期望值大于现实,就会使人感到失望,因而产生消极情绪。

②期望大于现实 即实际结果小于期望值。一般地说,在正强化的情况下,便会产生挫折感,对激发力量产生削弱作用。如果在负强化的情况下,期望值大于现实,则会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因为这时人们作了最坏的打算和准备,而结果却比预想的好得多,这自然对人的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激发。

③期望等于现实

即人们的期望变为现实,所谓期望的结果,是人们预料之中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地说,也有助于提高人的积极性。如果从此以后,没有继续给以激励,积极性则只能维持在期望值的水平上

效价与期望值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目标的效价与期望常呈现负相关。难度大、成功率低的目标既有重大社会意义,又能满足个体的成就需要,具有高效价;而成功率很高的目标则会由于缺乏挑战性,做起来索然无味,而导致总效价降低。因此,设计与选择适当的外在目标,使其既给人以成功的希望,又使人感到值得为此而奋斗,就成了激励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七种激励组合与应用

根据期望理论公式,不同的效价和期望值状态,产生的激励效果不同

期望理论公式表

沟通是激励的前提,所有的激励都要从被激励者的需求出发。管理者要采取沟通等方式寻找被激励者的行为动机,并引导其对目标的效价和期望值的提升,进而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

对管理者而言,往往容易按照上级的思路,预设激励方案和规则(如业绩目标),限制了激励效果在个体行为上的最大化。采取一刀切的激励方式,往往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甚至相反的结果。

在定制和分析业绩目标和达成业绩的激励措施时,要注意避免这种管理者的思维误区,使激励真正行之有效。

《领导力必修课》前序精彩课程

干货「领导力必修课」Ch1.1 自我认知与个体识别:乔哈里视窗

「领导力必修课」Ch1.2 自我认知与个体识别:气质学说

干货「领导力必修课」Ch2.1 领导的正确归因:韦纳的归因理论

干货「领导力必修课」Ch2.2 领导的正确归因:正确归因的方法

干货「领导力必修课」Ch3.1 沟通的技巧: 沟通的形式与原则

干货「领导力必修课」Ch3.1 沟通的技巧:TA理论

干货「领导力必修课」Ch4.1 有效激励:激励的实质

干货「领导力必修课」Ch4.2 有效激励:需要激励模式

干货「领导力必修课」Ch4.3 有效激励:双因素理论

干货「领导力必修课」Ch4.2 有效激励:动机-目标激励模式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蔼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