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你我他是什么字(你我他的含义是什么)

导语:“你我他”的“他”,本字是“它”,本义是蛇

(小篆的它和佗,汉碑的他)

“你我他”,这是现在最常用的人称代词。

但在古人那里,比如“他”,最早的本字是“它”,指的是“蛇”。

《说文》:“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蛇),故相问无它(蛇)乎。”

“蛇”,是“它”的另一种写法。许慎《说文》亦收录了“蛇”,说:“它或从虫”。“它”字这两种写法,原本皆属先秦古音第十七部,后来,“蛇”“它”二字才演化为异音异义。

段玉裁《注》:“(上古)相问无他,犹后人之(相问)不恙无恙也。”这是说,“无它乎”,就类于后人所问的“别来不恙”或“别来无恙”。

段氏又说:“语言转移,则以无别故当之。而其字,或假‘佗’为之,又俗作‘他’。经典多做‘它’,犹言‘彼也’。”

这段话是讲,由于语言的发展,“无它乎”后来有了没有“别的”“另外”“其他”这个含义。

他说,古人曾假借“佗”为“它”。其实,“佗”是“它”的衍生字,“它”为本字。“佗”的主要含义为“负”,也就是“驼”,这个含义,亦是从“它”中分化出来的。

大约东汉后期,从“佗”字俗写才出现了“他”字。

而在古代典籍里,大多以“它”表示“别的”“另外”之含义。

《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周易·比卦》:“终来有它,吉。”

《礼记·檀弓》:“或敢有它志以辱君意。”

到了汉代,人们开始用“佗”代替“它”。

扬雄《法言》:“适尧、舜、文王为正道,非尧、舜、文王为佗道,君子正而不佗。”

东汉末,出现了“他”字。

郑玄所“笺”的《毛诗》中,即将《小雅·小旻》的诗句写为“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将《王风·葛藟》的诗句写为“谓他人父,亦莫我顾”了。

而“他”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很可能是唐代之后的事情。

唐张文成《游仙窟》诗:“自隐多姿则,欺他独自眠。”

明末张自烈所撰《正字通》曰:“方言呼人曰他,读若‘塔’,平声。”

可知,直到那个时候,“他”作为第三人称代词,仍不普遍。

而明太祖洪武八年编成的《洪武正韵》仍然还只是说: “他,汤河切。并音拖。与佗、它通。彼之称也,此之别也。”那个时候,“他”还仅是“别的”“另外”“其他”之含义。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